謙人
來自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的美人魚劇團(Mermaid theatre of Nova Scotia)在今個暑假一連多天為澳門文化中心的夏季藝術「身」體驗活動中舉行連串活動,除了快樂木偶-兒童木偶工作坊及親子木偶工作坊外,重頭戲是一連三天的賓尼仔夢遊歷險記;雖然筆者未能參與兩項工作坊,甚至沒想過觀看這場親子木偶劇(因還未成家,未有這個資格去看),可以說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觀看,感覺特別;未知什麼原因遲了十分鐘才正式演出,觀眾絕大多數時父母帶著年幼的子女,演出前場內已彌漫著一種喧嘩但又不吵耳的童聲,坐在筆者後邊的一對夫婦,由於希望女兒坐在中間,將坐位冠上了王子位、公主位及巫婆位,讓女兒能乖乖的坐在父母的中間,場內還聽到很多父母紛紛以「BB話」跟子女溝通,可見主辦單位演出成功地吸引了不少目標對象前來。
魚、漁夫、石、爬山者、番紅花、園丁、飛鳥、樹、帆船、風、馬戲團鞦韆、走綱線的人、小朋友、母親,是第一個經典床邊故事逃家賓尼仔(The Runaway Bunny)的故事內容, 在這樣天馬行空的主題下,很難想像如何撤換場景及變更角色,但對於成立已有四十多年的加拿大美人魚劇團來說可謂毫無難度,幾位操控者熟練的技巧令人歎為觀止,例如當賓尼仔在馬戲團打鞦韆時,母親變成踩綱線的人,均需兩名操控者控制一個角色,動作非常流暢,又如當賓尼仔幼想自己是鳥兒時,操控者一方面要控制拍翼的動作,又要模擬賓尼仔在飛行,也有一定的難度。整個故事其實結構簡單,講述賓尼仔將逃家的念頭告之母親,觀眾看到是即使賓尼仔的想法是多麼不合理,但母親仍費盡心思作出回應,到最終賓尼仔仍投回母親懷抱,寓意深遠!
晚安是第二個經典故事月亮晚安(Goodnight Moon)的關鍵字,賓尼仔睡覺前向身邊的所有物件說晚安的故事,在原作兒童文學作家瑪格麗特‧懷茲(Margaret Wise Brown)的文本內,文字表現甚有詩意,而美人魚劇團好像進行了一次再創作,劇團把內容變得豐富及具想像力,除了賓尼仔還出現老鼠、兩隻貓、所有物件都變得有生命,操控者把一些動物的肢體特性掌握得非常細緻,還以為是真的,還有掛在相框上的牛與亮、Bear Bear熊突如其來的由相框中跳出,金牛在天空出現更成為該劇的經典,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畫面,讓觀眾心跳加速,孩童的歡笑聲及喧嘩聲亦不絕於耳。
演出完後筆者認為精彩就是Q&A的時間,因為提問的均是兒童,問題亦盡見兒童天真的一面,如「間房好靚!(其實不是問題)」、「牛為何會飛?」甚至問:「呢套劇是否在講賓尼仔?」等,無論如何主持人亦能巧妙地回應,實在這環節是讓觀眾透視這木偶劇的製作,例如演出的佈景較大型,原來所有佈景均由加拿大運到到澳門(據了解該團先在香港演出再到澳門),但他們在設計上將這等佈景分柝成多個單元,到達澳門再組合一起,可見負責設計的人員除了相當注重視覺效果外、亦考慮到操控者的操作及便利性等等,另外主持人亦解釋了在天上飛的牛並透過操控者慢動作重新演繹,及如何快速更換道具與劇情配合,另外在台上會發光的物件均由紫外光燈照出來,而那些物件均塗上特別的顏色,而白色的物件亦能在光照下發光,這時主持人著觀眾張開口,眾人都如微笑般張口,整個演出也在歡笑中結束,也像上了一堂解構木偶劇的課。
筆者認為整個劇演出流暢,但有些部份還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在演出開始時,播出了一段兒化了的語音提示,著觀眾關掉手機及其他注意事項,粵語、英語均能令觀眾專心聆聽,唯葡語表述刻板未必能吸引兒童注意;而在演出中亦有不少旁白及字幕,由於中、英文的語法問題,例如“If you become a bird and fly away from me,” said his mother這一句,中譯也將母親說放在後面,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也可能讓兒童有些誤會,最後要談是這是親子木偶劇,感覺演出中未有很多實在的互動,但看到父母在觀看都跟進著子女歡笑,雖然筆者埋頭記錄,但仍感受到那種歡愉籠罩著整個文化中心,故雖然演出中較少互動但這劇實在非常適合一家大小一同觀看的節目。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