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
2008年12月6日及7日在文化中心小劇院一連兩場《穿梭百老匯》(Broadway Express),打上精裝版百老匯音樂劇匯演的旗號,秀出一大堆經典劇目;其中《油脂》(Grease)、《紅男綠女》(Guys & Dolls)在近年的澳門國際音樂節中均登陸了本地舞台,而《芝加哥》(Chicago)、《媽媽咪呀!》(Mamma Mia!)的電影版亦廣受歡迎,即使沒有太多機會到國外欣賞這些音樂劇的觀眾,相信對這些家傳戶曉的的名劇及歌曲,也絕對不會陌生。
儘管演出劇目排頭不俗,但作為文化中心「駐場藝術創作計劃」學員的演出,《穿梭百老匯》看上去卻更像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澳門本身的音樂劇製作寥寥可數,去年曉角研進社難得推出《暴風雨》,可惜坊間反應似乎譭多於譽,事實上本澳演員參與過音樂劇的並不多,而能唱能跳能演的也恐無幾人,今次透過香港導師用短短數月時間緊密練兵,讓廿來個「新晉」演員將多個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劇片段搬上舞台,可不是一般的冒險。
就整體製作而言,工作坊的導師們的確「交足功課」,個多小時內多種風格迥異的音樂劇精華片段密集地在舞台上呈現。獨唱、對唱、大合唱加上輕快的、妖媚的、熱鬧的舞蹈,綻放出截然不同的能量 ─或是幽默跳脫或是繾綣深情又或是慷慨激昂,均有如煙花匯演般在台上息間爆發,再加上了音樂劇歷史背景簡介,由演員以輕鬆對談穿插在演出片段當中,既為一連串的歌舞薈萃加上了適當的休止符,讓整體演出不致自顧自的一瀉如注,亦把握了重要的時機向觀眾來個毫不古板的藝術教育,同時舒緩一下即將要繃緊的視覺與聽覺神經,是個頗見心思的安排。
演員當中方艷芳的肢體舞動較為自信流麗,而林美琪的發聲技巧則明顯略勝同儕,”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一段獨唱亦為觀眾帶來小驚喜,惟舞蹈演唱兩者不易同時掌控,於是歌、舞、演均有不俗表現的鄭君熾輕易排眾而出,成為演出的一大亮點;就演後座談會中的觀眾反應來看,其嘹亮動人的嗓子確實讓不少觀眾喜出望外,而叫筆者尤為印象深刻的,倒是他將歌聲與肢體融合在多個不同名角色中的能力,在演繹的角色中所投放出來的情感與感染力,也就是音樂劇歌曲演唱與音樂劇的一個較關鍵性的區別。
作為一個演出,”Broadway Express”算是帶領觀眾快速完成了一次百老匯精華遊,然而在未成氣候的客觀環境中,澳門的音樂劇發展相信是”Express”不得,畢竟一齣音樂劇可不是單靠一、兩個演員就能「撐」得起的,在台上載歌載舞又能言情達意,無論編、導、演都是一個大規模的挑戰。座談會中有不少觀眾表示寄望2009年年底的《本地原創音樂劇的誕生》,也有觀眾明言,希望屆時看到的不單是「好努力」的演出,而是一個「好」演出。
搬上更大的舞台,下一個演出會是更華麗還是更冒險?但看一眾演員已火速成立了「無名劇團」並推出由今次演出的導演及編舞謝漢文主理的爵士舞及音樂劇舞培訓班,今次的冒險倒已見其價值 ─打造澳門百老匯也許路途甚遠,一、兩齣精彩的音樂劇斷不能造就一個音樂劇市場,但論及本地音樂劇製作的發展,”Broadway Express” 與歷時三年的「駐場藝術創作計劃」肯定寫下了非常重要的一頁。
2008年12月6日及7日在文化中心小劇院一連兩場《穿梭百老匯》(Broadway Express),打上精裝版百老匯音樂劇匯演的旗號,秀出一大堆經典劇目;其中《油脂》(Grease)、《紅男綠女》(Guys & Dolls)在近年的澳門國際音樂節中均登陸了本地舞台,而《芝加哥》(Chicago)、《媽媽咪呀!》(Mamma Mia!)的電影版亦廣受歡迎,即使沒有太多機會到國外欣賞這些音樂劇的觀眾,相信對這些家傳戶曉的的名劇及歌曲,也絕對不會陌生。
儘管演出劇目排頭不俗,但作為文化中心「駐場藝術創作計劃」學員的演出,《穿梭百老匯》看上去卻更像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澳門本身的音樂劇製作寥寥可數,去年曉角研進社難得推出《暴風雨》,可惜坊間反應似乎譭多於譽,事實上本澳演員參與過音樂劇的並不多,而能唱能跳能演的也恐無幾人,今次透過香港導師用短短數月時間緊密練兵,讓廿來個「新晉」演員將多個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劇片段搬上舞台,可不是一般的冒險。
就整體製作而言,工作坊的導師們的確「交足功課」,個多小時內多種風格迥異的音樂劇精華片段密集地在舞台上呈現。獨唱、對唱、大合唱加上輕快的、妖媚的、熱鬧的舞蹈,綻放出截然不同的能量 ─或是幽默跳脫或是繾綣深情又或是慷慨激昂,均有如煙花匯演般在台上息間爆發,再加上了音樂劇歷史背景簡介,由演員以輕鬆對談穿插在演出片段當中,既為一連串的歌舞薈萃加上了適當的休止符,讓整體演出不致自顧自的一瀉如注,亦把握了重要的時機向觀眾來個毫不古板的藝術教育,同時舒緩一下即將要繃緊的視覺與聽覺神經,是個頗見心思的安排。
演員當中方艷芳的肢體舞動較為自信流麗,而林美琪的發聲技巧則明顯略勝同儕,”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一段獨唱亦為觀眾帶來小驚喜,惟舞蹈演唱兩者不易同時掌控,於是歌、舞、演均有不俗表現的鄭君熾輕易排眾而出,成為演出的一大亮點;就演後座談會中的觀眾反應來看,其嘹亮動人的嗓子確實讓不少觀眾喜出望外,而叫筆者尤為印象深刻的,倒是他將歌聲與肢體融合在多個不同名角色中的能力,在演繹的角色中所投放出來的情感與感染力,也就是音樂劇歌曲演唱與音樂劇的一個較關鍵性的區別。
作為一個演出,”Broadway Express”算是帶領觀眾快速完成了一次百老匯精華遊,然而在未成氣候的客觀環境中,澳門的音樂劇發展相信是”Express”不得,畢竟一齣音樂劇可不是單靠一、兩個演員就能「撐」得起的,在台上載歌載舞又能言情達意,無論編、導、演都是一個大規模的挑戰。座談會中有不少觀眾表示寄望2009年年底的《本地原創音樂劇的誕生》,也有觀眾明言,希望屆時看到的不單是「好努力」的演出,而是一個「好」演出。
搬上更大的舞台,下一個演出會是更華麗還是更冒險?但看一眾演員已火速成立了「無名劇團」並推出由今次演出的導演及編舞謝漢文主理的爵士舞及音樂劇舞培訓班,今次的冒險倒已見其價值 ─打造澳門百老匯也許路途甚遠,一、兩齣精彩的音樂劇斷不能造就一個音樂劇市場,但論及本地音樂劇製作的發展,”Broadway Express” 與歷時三年的「駐場藝術創作計劃」肯定寫下了非常重要的一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