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我想上課 (《相約星期二》新聞稿作業)
焦慮症、抑鬱症、妄想症……原是都巿人「發明」的疾病。心病?賀爾蒙分泌出了問題?在全球金融海嘯低氣壓、天災人禍、失業率高企、手足口病毒的季節下,正能量微弱,負能量大肆「訪」澳,大家少不免感受迷惘、怨恨、失望、悲哀……打開報紙,三日兩天總有一則兩則「自殺,自殘」,其實每個人的抵禦力不一樣,而且現代人的自尊心重,好高鶩遠,往往容易被逆境打倒。怨天尤人,消極自沉,永遠往死角裡打轉。《相約星期二》亦以著名專欄作家明哲迷失人生路的處境展開故事,重遇患有絕症的大學教授慕理,相約每個星期二來到教授的病榻前,一一細聽教授累積的「大智慧」:愛、成就、家庭、衰老、寬恕、疾病及死亡。點亮學生對生命的火光,重組價值觀,去欣賞生活和珍惜擁有等等。
死亡,一個可怕的名詞,但將不久於人世的教授卻樂觀面對,讓人想到「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豁達樂觀的心態,還用自己的力量去教導別人。造物者好神奇,為人類創造不同情感,情感與情感在人與人之間又可以互相傳遞,簡簡單單的一字一句,又是發人深省的精闢文字。以「哀而不傷」、「笑中帶淚」的「喜」劇與您細訴人生點滴,讓您看到不一樣角度的「悲」。
可說是經典的《相約星期二》曾幾度「叫好叫座」一定有原因,能成為經典不是泡沬,也不是火花,更不是曇花一現,而是內容的價值和舞台劇的整體表現所對文化的渲染。另外,第十七屆香港舞台劇「夢幻組合」的鐘景輝(最佳男主角)和古天農(劇最佳導演)合作的舞台劇,一定能感染澳門人的心。豈能放棄一堂精彩的「分享」。
門票現於澳門文化中心及廣星售票網有售,票價為$140。演出時間約為2小時15分鐘,包括一節中場休息。以粵語演出,適合六歲或以上觀眾。網上購票於www..macauticket.com及網址: http://www.ccm.gov.mo可查詢節目資訊及票務優惠。
資料查詢:
853-2870 0699
查詢人員:李晴
私人電話:853-1234 5678
電郵:ccccccc@hotmail.com
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日出之後
看罷《日出》,視覺與聽覺經歷了意料不及的猛烈撞擊,至演後座談會方回過神來,兩位觀眾的問題,讓我將演出細細咀嚼,也成了解讀導演在處理「革新版《日出》」的基礎。
中國現代戲劇中名作家曹禺(1910 – 1996)的《日出》,描述的是交際花陳白露與一心帶她離開的方達生,在奢華都會中所經歷的醉生夢死與目睹的浮華眾生相。特別在意觀眾明不明白故事情節的,倒是看過劇本的觀眾 —是因為明顯地進劇場並沒有用傳統的表現手法去呈現這個1935年的劇作。
十四位參與創作演出工作坊「日出計劃」的學員與進劇場的紀文舜,交錯演繹多個不同組合的陳白露與方達生,還有一人同時飾演的李石清與黃省三,女扮男裝的「中國第一美男子」與男扮女裝的顧八奶奶,期待中的大酒店場景在韓國設計師金侖洙的調度下,卻成了巨大的黑色鐵籠,大城市的喧鬧噪雜變成了演員踏在籠中灰黑的碎石聲,以及廣東話、普通話、英語縱橫交錯的對白與獨白……是一種極度的顛覆嗎?讓觀眾不明所以嗎?
陳白露的嫵媚、嬌縱、憤慨、沉溺與無助,極其複雜的性格並沒有在任何一個女演員身上得到盡情的展露,但配合每人的特質所表現出來的,卻是一人一筆所勾出來、輪廓越來越明顯的陳白露,反覆甚至帶點重疊的演繹,加上時刻對調身份的局內人/局外人接續在場邊推波助瀾,主角的情緒不斷地在放大,讓逐漸加強的感染力向著觀眾伸延,我們還需要依賴鉅細無遺的故事情節去理解劇中人物嗎?才十五歲的小東西被擄去了,可能觀眾還未及對這個剛上場的角色產生感情,但陳白露對於自己無力施援的絕望以及對黑暗社會的厭惡,卻絕對不難感受。將主角重重圍困的大鐵籠,透視出在其中進進出出的男女,對當前生活既厭惡又習慣、安逸麻木至不能自拔的矛盾,彷若舞台燈光打下來的圓形軌跡,沒起點也沒終點,就是飛不出去。
如果說一個交際花的掙扎對我們已經太遙遠,今時今日再演《日出》,是不是就只為了展現不一樣的舞台演繹?小東西、陳白露、李石清、黃省三沒有勇氣擺脫那個讓他們誠惶誠恐又恨厭之極的地方,也許因為「生活逼人」;今日的我們會不會只因為「活得太好」而沒有丁點掙扎?但台上讀出前葡京接線生的獨白,刻板重覆的生活,工作面前的人生百態,聽起來竟又有同樣令人麻木怠倦的況味,陳白露可以是台上任何一個演員,也可能是台下每天重覆同樣生活的我和你。
如果說今日的酒店都舒適得讓我們甘願住上一輩子,對於服務生來說,我們是否與劇中人一樣「享受著他們的痛苦」?有說今日在Starbucks工作的服務員可能藉虛榮蓋過了工作的刻苦……如果我沒有從事過前線工作,大概可也可能有相似的憧憬。只是在曹禺的《日出》之後,社會是文明進步了嗎?現代人會不會更精於「享受他人的痛苦」?而偌大的籠牢,也許巨型華麗得更像一個安樂窩,或者,較諸陳白露,李石清會是更貼近現代人的寫照罷。如果說當時的人用肉體換取生命,今日的我們會不會連靈魂也放棄了?
對於進劇場的《日出》沒有特意就今日的澳門製造更多聯想,有觀眾認為是一種遺憾,但我想,同時負責劇本創作的導演陳麗珠,會不會也讓觀眾和台上的演員一樣,多了一個自行演繹劇中人的機會?略去了故事的細節,加強了人物的情緒,我們能不能更能從自身出發,去感受這個為今時今日而演的《日出》,而不單為清楚閱讀這七十多年前寫的故事?
「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而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戲末陳白露自殺後,鐵籠打開了,黑、白色的羽毛慢慢飄下,她是飛走了,自由了嗎?死亡是解脫、是釋放、還是讓肉身與靈魂無止境的困在籠裡?
日出之後,是光明,還是另一個深不見底的夜?一個演出,只怕喚不醒城市的聲色犬馬,但一個「演員創作培訓」工作坊,可會為澳門的劇場帶來新曙光?演員已經飛出鳥籠,觀眾會不會還待在籠裡?革新了演出,澳門與澳門的劇場可革新得了?《日出》之後,倒叫我對澳門的日出好奇起來……
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
飛!跌!墮!
文:小吖
打開鳥籠,牠沒有往外飛!
是失去飛的勇氣,還是失去飛的能力?
■ 「進劇場」的《日出》
宣傳以澳、港、韓三地藝術工作者合力打造,由香港進劇場陳麗珠執導,重新解構曹禺的《日出》,已於四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隆重登場,帶給觀眾全新的驚喜。
全劇節取《日出》的某些情節,人物集中在陳白露和方達生對話的演繹。但導演巧妙的鋪排,透過十五位演員的詮釋,把《日出》的中心思想,以強烈的視聽效果,呈現給觀眾。首先,在「被撕碎的車票」內,露露為自己的行為強辯說:「你看本地的政治家、銀行家、實業家,如果你認為他們賺的錢是名譽的,那我犠牲女人最寶貴的東西換取的金錢,是最名譽不過。」其次,在「他和三個漂亮女兒」中,李石清誘導黃省三走上絕路:「有錢人都在偷窮人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到他們家裏偷。」第三,在「她才十五歲」裏,導演用意象的手法詮釋,透過白露與小東西的對話,流氓登門搜查,是劇中最震撼人心的演出。藉重物敲擊、手腳連環拍打地面,營造追趕緊張的氣氛和小東西心內的恐懼。曹禺最喜愛的第三幕沒有在舞台上真實呈現,但白露一臉哀傷,哭歎她才十五歲時,小東西暗自拿着繩子,步行至舞台的右後方,一聲巨響,喻示生命的終結。曹禺寫《日出》,把三十年代社會的不公平,有錢人對窮人的剥削、欺壓,以較長篇幅寫成四幕劇。今天,導演運用現代劇場的表演手法,將控訴透過視象、聲音直刺入觀眾的心窩裏。
在角色演繹方面,採用了共同扮演,即沒有規定誰扮演誰。這完全符合了曹禺的想法──在《日出》裏,每個角色都應佔有相等的輕重,合起來他們造成了印象的一致。舞台上同一角色的對白,藉演員們聲音交錯,產生層層疊疊起伏的效果,消弭了誦唸冗長台詞的沉悶,讓觀眾看得更有勁。可是某個環節的演繹,略嫌不足。「三千塊錢」一幕,露露過於粗放的聲音和動作,無法讓人感受頓失依靠的徬徨。借錢,是要清還欠債;沒錢,難抒生活窘迫。然而露露和佐治的糾纏,不像是一位嫵媚女子,為了維持生活施展渾身解數,倒像是一場搏鬥。還有李石清逼迫黃省三走上絕路一幕,柔弱聲線未能突出麻木不仁的李石清,反是Sean舉起右腳狠狠向前一踢,「滾出去!」力度較強。
情節方面,採用大量的強烈對比和諷刺手法。「霜」和「嘔吐物」:白露對舊情人方達生流露的天真。聽他叫喚竹均時,心裏感覺是──站在前台的白露說:「好甜!」坐在鳥籠的白露說:「好苦!」在現實的陰霾下,對往事……懷緬!逃避!面對佐治──有錢追求者──的厭煩神情,和對達生的純真自然,形成女人對男人的兩極態度。
「她才十五歲」和「菲菲」:對四磅生豬肉也不屑一顧的獵犬菲菲,和想討一碗稀飯抵餓的小東西,形成強烈對比。「中國第一美男子」胡四,靠一張臉贏取華麗衣服,靠一張甜嘴換取無憂生活;與「他和三個漂亮女兒」的銀行小書記黃省三,恭恭敬敬、老老實實地工作,卻換取被解僱的惡運、踏上絕路。
還有「不分晝夜」在葡京酒店工作四年,了無生氣的接線生;和「迷宮」中充滿朝氣的澳門大學準畢業生互相對照。前者任由時間緩慢流逝,消磨人的鬥志;後者用外衣拍打鳥籠,以堅定的勇氣在迷宮中尋找出路。「城市的氣味」中,當旁人以羨煞目光,在強烈光線聚焦下,讚嘆露露的美麗、香艷,獲得一位有錢有地位的銀行實業家包養照顧。稱讚她是中國最有希望的女人,音樂響起,洋人在各人身上嗅出陣陣腐壞的肉味,發酸、變質,令人作嘔!緊隨的「交易」和「通往心路的平行路軌」,描繪身在鄉間的方達生聽到一大堆她的流言蜚語──放蕩、隨意、每晚和不同的男人上床。他抱着一顆拯救的心,在火車聲中堅定地前往,眾人一起仰望!期待!
語言方面,由於演員的成份,對白採用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進行,把酒店的元素、場景呈現在舞台上。開幕時,女士展示她們的丰姿美態,男士吹起口哨,投以輕佻的目光,這是澳門賭場酒店大堂經常出現的場景。全晚燈光、音效的配合製造出來的聲音張力和視覺畫面,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記。
全劇前呼後應,結尾以一位年青人的獨白,講述對酒店的感覺──華麗寬敞、舒適乾淨,任何問題一個電話便可解決。與開始時房口清潔員對酒店貴客的服務態度,透過光線聚焦和用力拍打木椅,宣洩對住客的不滿情緒,兩個畫面相映成趣。嗯!酒店的感覺……。
■ 鳥籠
有觀眾說它代表澳門古老地標──葡京酒店。除此,鳥籠喻示什麼?舞台以一個黑鋼製造的鳥籠屹立在高級的雲石地面之上,籠內豎立一條修長的白色樹幹,底部鋪滿黑色碎石。樹幹把面向舞台靠右邊觀眾的視線遮擋住,看不清楚演員的表演。碎石發出的聲響,全晚在耳際盤旋,像要向人們傾訴……。
望着台上巨大的鳥籠,心神飄蕩,想起一厥舊歌詞:「金絲雀,金絲雀,金色美麗似鳳。不憂吃,不憂着,可惜困玉籠。令人羨煞令人慕,獲主心愛竉……」洋人帶着眼罩,用拖行、扭抱、親吻、撫摸,喻示醉生夢死的荒唐生活。白露沉迷和洋人親暱的性愛糾纏,喻示生活的沉淪。她!沉醉享樂,對方達生一次又一次的請求──跟我走──無動於衷。她!已賣給這個地方;她!習慣「鬼」的生活。
李石清,一個低級文員,靠巴結、奉承上級,成為銀行家潘四爺的秘書。他和太太每天來白露的住所,陪上司玩、打牌、應酬。孩子沒有上學的錢,他得應酬;月底沒有房租的錢,還要應酬;孩子生病,沒有錢找醫生治病,他繼續應酬。可憐的李石清,被牢牢的困住!
白露選擇吞下葯物時,陽光照射在屋內,一排燈光在舞台左後方強烈地向前照射,映照一眾女子,她們對鏡自憐:「這麼美,這麼年青!」口中呢喃:「太陽出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夜色漸深,漆黑帶她離去。舞台瞬間黑暗,沒有一絲光綫。鳥籠打開,牠沒有往外飛!天曉時分,雀鳥在吱吱喳喳地叫個不停,黑白羽毛從天上散落,喻示白露獲得解脫。真的?人在困境的時候,有死的膽量,沒有生的勇氣!
■ 沉
白露說:「婚姻最可怕的不是猜忌、嫉妒、不信任、吵架,最怕是平淡、冷漠;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一直沉……沉……沉下去!」社會裏,什麼最可怕?導演陳麗珠的答案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這些年來,小城跨過重重門檻,向國際城市邁進,同時人與人之間的門牆愈來愈厚。每天大人忙着工作、開會、應酬、培訓;小孩忙着功課、補習、測驗、考試。繁瑣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大人小孩都為自己的成績表張羅,忙得喘不過氣。純樸、知足日漸遠去,換來的是貪圖權位名利、物質享樂。疲累、麻木的軀體每天熙來攘往、飄飄蕩蕩,冰封的「心」使肉體發出陣陣酸腐的臭味。但自己身上有這味道的人,自己卻嗅不到。
打開鳥籠,飛!飛!飛!
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看《日出》了沒?
對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author)理論早有耳聞,但一直以為只會限於理論性的接觸,卻想不到進劇場在澳門文化中心上演《日出》澳門革新版後,所產生的回響而得以實證。事情緣於一位正在修讀編劇課程的朋友,因為有感於曹禺《日出》的可觀性,向其他朋友推介觀賞進劇場的《日出》澳門革新版,可是卻遭到意料之外的回饋──有人說對劇情不明所以、有人說不明白演員在做甚麼、甚至乎有人認為《日出》竟然是胡鬧一場?!
進劇場自一九九二年於蘇格蘭成立至今已經踏入第十七年,亦是香港重要的劇團之一,若說由其重新演繹的《日出》是一場鬧劇,倒是難以令人信服吧?不過,同樣是因為進劇場的關係,要期待他們會正經八百、循規蹈矩地一幕一節的處理劇情,也是不太可能吧?果然,英語、粵語、普通話的兩文三語念讀對白、設立既是觀眾席又是舞台區的「零距離」觀眾專區、重疊交錯的角色演出手法、搬上充滿象徵意義的鳥籠、高跟鞋及椅子等等……,這些在其他劇團重演《日出》時均從沒有出現過的東西,都令人感到新鮮不已。誕生至今已超過七十年的《日出》,已被重演不下百次,進劇場的創新意念顯然是聰明的,至少在商業行銷的角度看,新鮮感會產生期待,繼而能夠引起觀眾要一探劇中究竟的欲望。
華麗的金絲鳥籠
被改編後的《日出》劇情發展,也讓人有喜出望外的流暢度。原著是四幕劇的《日出》雖然是被弄得支離破碎,第三幕也未有被選入改編劇情之中,但陳麗珠巧妙地從那三幕的情節裡,抽取扣人心弦的場景及角色對話,分為二十一個分場,透過燈光、肢體、語調把當中的情感放大,使劇內的角色如陳白露、方達生、顧八太太、張喬治、小東西、黃省三、徐四及李石清等等的性格及遭遇得以更清晰地呈現。猶如剪接後的電影,各人的劇情串連得相當流暢,相信就算是從未接觸曹禺的《日出》原著,亦不難感受到陳白露的苦困、方達生的衝動無知。
不單是劇情的改編,進劇場《日出》的舞台設計亦盡見旅澳韓籍舞台設計家李倫洙(Lee Yun-soo)的匠心獨運。原著中的主要場景「XX大旅館一間華麗的休息室」雖然未被發現在劇場內,可是在舞台的正中央,卻方方正正的座落了一個巨型的「金絲鳥籠」。籠子的底部被斗大的石子舖得滿滿的,偶有演員在籠內急促走動時,石子碰撞的聲音充塞於空氣之中,吵嚷不安,讓人煩擾不已。在籠子裡有一枯竭的樹幹,無花、無葉、了無生氣,在名貴的「金絲鳥籠」映襯下,荒涼的感覺更顯突出。樹幹從石堆裡拔地而起,穿透了鳥籠的頂部,讓人感覺這株樹幹根本不是被放在籠內,而是好端端的生長在舞台上,就彷彿是潘月亭從外用鳥籠從外把它硬生生地套起來,連原在樹上棲息的金絲雀陳白露都困起來了。及後「加插」有關「澳門葡京酒店接線生」的劇段,雖然演員沒有利用鳥籠並與之發生較多的形體互動,但「澳門葡京酒店」與「鳥籠」的關係,正是不言而喻,潛台詞是顯而易見的。
《日出》與《魯鎮往事》
與舞台設計的潛台詞相比,演員在劇本台詞的演繹方法上,卻是可圈可點。在多個包含角色衝突和內心情感鬥爭的分場裡,都發現有運用多於一組的演員配搭,來進行交疊或接連的對話演出。演員藉着重覆的對白念讀,向舞台上的對手、座席間的觀眾傳遞情緒;也藉着多組演員的接連演繹,讓觀眾感受演員各自對劇中角色的不同理解,所帶出不盡相同的戲劇效果。這種既獨立又具延續性的演繹方法,確是頗為有趣,讓情感的張力變得澎湃起來。此外,無定性別的角色扮演,讓男女角色的傳統印象變得模糊,也提高了台詞在述事過程中的重要性,讓觀眾的注意力和思考力自覺地集中在被立體化的文字裡。就如飾演劇內「中國第一美男子」胡四的演員,是否必定需要擁有俊朗不凡的外表?至此,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了吧?
1. 但是,無可否認清晰易懂的台詞,仍是戲劇裡傳遞訊息的最佳工具。進劇場把其「跨文化的傳統」繼續延續到《日出》裡,將兩文三語夾雜在對話之中,本應有提高觀眾對劇情發展注意力的效果,但演員力有不逮的語言演繹,卻讓演出有點進退失據了。打從劇初女侍應的獨腳劇開始,一連串急促卻生硬的英語獨白,語調平淡,僅似「讀稿」般的語氣,又怎能具有說服力、如何可以表達侍應對客人的那份討厭情緒?相信表演者是以「安全完成」為目的,擔心在英語台詞的背誦上出現差錯,而犧牲「情緒」了吧?唯此節屬首尾呼應全劇的引子,演員無法全情地詮釋,無疑對觀眾投入劇情的情緒大打折扣,也做成全晚演出的一大遺憾。記憶所及,相同的安排曾出現在去年的加拿大史密斯.吉爾莫劇團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合演的《魯鎮往事》,同樣是改編的經典名著、同樣是以英語作為開首的對白念讀,何以會有折然不同的效果?確是耐人尋味。
看《日出》了沒?
要感受上述由進劇場《日出》的劇本、舞台設計、演繹方法、演員等方面的回饋,其實無需甚麼高深的學問、也不用花太多的心思來對《日出》的原文劇本進行徹底研究,只要對曹禺《日出》的基本劇情有所涉獵、知道一個梗概,相信已經能被進劇場《日出》裡的「鳥籠」及言語引起思考。
尤見重要的是,觀眾對演出戲目的認知及觀賞,應持開放及平等的態度待之,切忌被個人的主觀意識造成規範,盲目的墨守成規,拘泥於舊有的表演形式和演繹手法,強把不遵原著的視作離經叛道……。若然如此,那麼進劇場的《日出》澳門革新版豈不無法誕生?而觀眾也將無法從新穎的現代劇場演繹手法中,感受創作人傳遞曹禺《日出》的情感訊息,拓闊更廣更遠的思想空間。
羅蘭.巴特曾說: 「一部作品之不朽,並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而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也許未讀《日出》的觀眾會較容易接受有別於外的暗示,並會對不明所以的劇情提出質疑,甚至向創作人提出「看得明白、說得清楚」的劇目要求。想起陳白露在《日出》原著劇本的最後一句獨白台詞:「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進劇場的《日出》澳門革新版已經演畢了,觀眾接收的訊息又可是進劇場想要表達的?
(完)
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
清明過後你清明了嗎? (《相約星期二》新聞稿作業)
舞臺劇《相約星期二》改編自美國知名專欄作家Mitch Albom所寫的同名暢銷小説《Tuesdays with Morrie》,劇本由該書作者與美國劇作家Jeffrey Hatcher共同編寫,於二零零二年夏季在紐約首演,之後該劇製作由不同戲劇表演團體不斷傳承、翻新,讓劇本故事流傳至整個北美洲及世界各地。這股源於小説、興於戲劇的暢銷風於二零零七年六月刮到了香港,由中英劇團負責製作、劇團藝術總監古天農擔當導演的香港版《相約星期二》在兩年内三度公演,場場爆滿,好評如潮,這不禁讓人思索:爲何這部現代作品能以不同形式(小説與戲劇)越洋過海,吸引並觸動千千萬萬形形色色的人?它一定有以人爲本的社會元素,有大衆慾求的心靈解析,亦有四海皆凖的人生真諦。對於身處澳門的各位而言,無論你有否閲讀過這本暢銷書或親臨過該劇的劇場,只要你想獲得一份人文關懷,想排解有關生活的一些顧慮,想聆聽一位自知即將離世的長者對於人生的至真感悟,那麽就請從演出三日内抽出你人生中的兩小時,去看看此齣在澳門首度公演的舞臺劇是讓你潸然淚下還是含笑點頭,是讓你感慨萬千還是豁然開朗。
小説《相約星期二》實為一份課堂筆記,課程由一位自知將不久於人世的社會學教授慕理(Morrie)所上,筆記則由當時唯一的學生明哲(Mitch)整理而成。上課時間為每星期二,上課地點為教授的病榻前,沒有課本,只有師生間的問答,沒有具體的結業期限,教授就生命的意義連講十四個星期直至生命終結。同名舞臺劇則將原書的二十七個分節濃縮成十五場,將誨人不倦的老教授所道出的生命意義再度提煉,精闢地詮釋生與死、少與老、愛與家庭等重要人生課題,理性與感性兼備。這堂課繼續在上,課堂已從美國延伸到香港,如今又擴至澳門,大家可以先做學生,聼聼想想,上完之後,可以繼續思考、學習,亦可當別人的老師,傳播這番對人生的清明體悟。
說到這次扮演傳播者角色的演出團體——中英劇團,它的專業水準及表現實力亦值得澳門觀眾期待。該劇團成立於一九七九年,是香港最資深的職業劇團之一,曾公開上演的劇目超過一百八十齣,在過去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中,共奪六十九個獎項。同時,它也是香港首個引進教育劇場 (Theatre-in-Education) 的專業劇團,曾獲第二屆香港舞台劇獎之「戲劇教育推廣獎」,由此可見中英不僅透過製作優秀劇目來傳播多元文化,亦善於發揮藝術教育之作用。
《相約星期二》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上演三日四場,其中三場為五月十五至十七日晚上八時,另一場為十七日下午三時。門票現於澳門文化中心售票處或廣星售票網各大門市部有售,票價為140元,設有澳門全日制學生及六十五嵗以上長者半價優惠、團體票八五折優惠、「澳門文化中心摯友」與永亨銀行信用卡購票九折優惠以及「家有一寶」優惠,具體票務優惠及節目資訊可致電 (853) 2870 0699查詢或瀏覽以下網頁:http://www.ccm.gov.mo/big5/page/page_programs/programs_details.asp?event_id=1374#。
圖片下載網頁︰
http://www.ccm.gov.mo/big5/page/page_programs/programs_details.asp?event_id=1374#
圖片說明︰話劇《相約星期二》僅有的兩位演員鍾景輝(King Sir)及盧智燊
發稿日期:2009年4月9日
發稿機構:澳門文化中心節目及市場推廣部
發稿人:方可玉(談談)
電話:xxxx xxxx
傳真:xxxx xxxx
電郵:XXXXXX
******************************************************************************
學識死亡,才懂活著 《相約星期二》舞台劇 (《相約星期二》新聞稿作業)
到底,有否想過,當死亡「迫近」眼前的時候,會如何渡過?
一個生命的結束,究竟為何可喚起無數人對「生命」的的醒覺?對「生命」的重新審視?
《Tuesdays with Morrie》全球暢鎖書改編自真人真事,故事講述著名記者離校多年,在人生路上漸感迷失,偶然得悉大學教授Morrie身患絕症並將不久於人世。記者遂來到老師病榻前,並相約於每個星期二再次上他的課,重新探討人生中每個重要的課題,包括愛、人生、成就、家庭、年老、寬恕、死亡。在陪伴老師走人生最後一段道路的過程中,Mitch受到不少啟發,領悟了終身受用的睿智哲理。
由戲劇大師鍾景輝(King Sir)連同中英劇團在香港三度演出,場場爆滿,好評如潮,帶領觀眾穿梭在生與死的哲學當中,感受人生真正的意義。
舞台劇將於本年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澳門文化中心首度公演,由香港中英劇團聯同首演原班人馬,仍由鍾景輝及盧智燊擔綱演出,該劇曾於第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中囊括三大獎項,包括:「十大最受歡迎製作」、「最佳導演(悲/正劇)」(古天農)、「最佳男主角(悲/正劇)」(鍾景輝)。到底,你有多久沒被一場好劇而感動?到底,你有久沒有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所有答案,將會在這個戲的欣賞過程中一一呈現。
原著小說中,有句名言「每晚睡著就是死亡,每天醒來就像重生。」從來生與死都不被世人所掌握。但活著的過程,我們可使之變得更精采,更有意義。「只要懂得死亡,我們便學懂活著」。在劇中,我們都會學懂「死亡」,而才能精采地活著。
到底,你有多久沒被一場好戲而感動?到底,你有多久沒有感到人生的美好?似乎,這一場好戲,我們都沒有抗拒入場觀賞的能力。門票己於澳門文化中心及各廣星售票網有售,票價140元,詳情請登入文化中心網頁。查詢電話:(853)2870 0699;主辦及製作:澳門文化中心;網上查詢:www.ccm.gov.mo。
演出時間約為2小時15分鐘,包括一節中場休息。遲到人士須待節目適當時候方可進場。
粵語演出
適合六歲或以上觀眾
發稿人:天兒
發稿日期:2009年4月09日
聯絡電話:xxxx xxxx
************************************************************************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相約星期二》標語口號作業
人生有很多錯過,但絕對不能錯過,老生常談之外的談死、說生。(未名)
學識死?(天兒)
人生的課題,星期二的課堂,你修了嗎?(未名)
我們不能不讀的一堂課 這堂課的內容包含着愛、關懷、珍惜與感動.......(十月)
留住生命中的點滴 盼與你《相約星期二》(未名)
生未必喜 死未必悲
《相約星期二》與您細說命裡「有時」(李晴)
衰老並不可怕,死亡並不可怕,白活才可怕!(文絢)
死亡是上天最大的恩賜
死亡是人類最大的遺憾
當你學會死亡,你便懂得活著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如何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一個從死亡出發來探討生存意義的課堂(衍行)
兩小時的感動,人一生的清明(談談)
A.迷失與領悟的約會 B.心靈課程的結束 人生旅程的開始(小熊)
感悟人生 舞台上的寶貴一課(大獅子王)
生未必喜,死未必悲
《相約星期二》與您細說命裡「有時」(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