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癸瑩
《天下第一樓》在澳門演出兩天,吸引大批觀眾。帶著自己的心情看戲,戲裏戲外,看透的都是自己的心事,打工仔看到自己的委屈;老闆看到經營的辛酸;顧客看到自己的權力。京味濃、戲味重,是值得一看的演出。
《天》由何冀平編劇,承傳多年成為經典與半經典,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自然吸引不少慕其名的觀眾。劇情講述的是烤鴨店《福聚德》的興衰,透過劇中眾多角色,滲透著經營之道、人情冷暖,三代經營的老店,人才不乏、菜餚不缺、名氣亦大,獨獨多了兩個不肖子孫。情節簡單,不難猜測,重點在於說明人生道理,精要全都蘊含在劇終的對聯中,「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人生之中遇人無數,事件不斷,有人終其一生以同一理念處事,堅持、認真,最後,不帶走甚麼,一笑留低風與月,世界没有為誰改變,就像從來也没發生過。
全劇聚焦在二掌櫃盧孟實 (楊立新飾),他為人忠厚正直、雙高 (IQ高EQ高),努力經營烤鴨店,最後也得離開多年的心血。盡顯人生中的無奈與不可控,眼見福聚德的業務蒸蒸日上,最後敗在兩個唐氏後人,世事往往不能盡如人意。在福聚德的大環境中,人人得各自在其位,找一個合適的位置,當廚子的看風轉舵;當堂頭的口甜舌滑;當掌櫃的眼看四方。 情節簡單,說明的都是大道理,描寫的都是人情世故。觀眾容易理解、投入。
由創作至演出,得到觀眾的喜愛,經過歲月的煉證,逐步邁向經典,而這個過程是必經的。無論怎樣下定義也影響不了該劇的影響力,多一次演出多一點累積,號召力愈強。劇中演員表現認真,演出講究認真,嗓子好,唸白清晰,雖然說的是帶有北京方言的普通話,不大聽懂,可聽來鏗鏘入耳。多年來豐富的演出經驗,演員之間的對話流暢熟練,找不到可挑剔的地方,也許這樣的原因,缺乏了臨場的舞台感,唸白、動作全無瑕疵,像閉眼做戲一樣,鴨未到手已開。
一個舞台劇需要甚麼?是舞台上與下都要細想的問題,不然,再怎樣承傳也顯得全無意義。對於經典劇來說,聲名大演出多,把綵排算在內,同一句台詞唸的次數也許是演出的好幾百倍,記得牢、說得順,可聽來乾涸無味,演來像真而失神,或許觀眾不會察覺到,但演員自己感受不到嗎?難道編劇與導演都看不到?若演藝是一份工作,跟別人同樣感到長時間那份勞累是可以理解的,不同之處在於,不喜歡的工作也許没有選擇的餘地,但相信没有不喜歡演藝而當演員的。既然投放的時間心力是如此的龐大,何不積極對待每一次的演出,肯定自己?常言道:從事演藝工作的要「有heart」,但亦要「有hard」,不單單指從事演藝事業的人,投入容易,堅持很難,放之四海皆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擁有這樣的心態才能感動自己感動別人。十年後,回頭一看,時間失去了卻得到精神的滿足、心靈的富足。最後,劇再演下去希望得到甚麼效果?要傳揚甚麼理念?要讓觀眾每一次都有所感不容易,要成為經典就必需有此考慮。面對成功後遇到的調整是難以取捨的,要懂得放棄這才能有所精煉,切忌過於熟練變得流水帳,使得京味濃、戲味重,可現場感銳減,值得一看但若有所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