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最真實謊言

謙人

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當時的候選人喬治‧布殊(George W.Bush)推出最後一輯助選宣傳片,名為「不惜一切代價」,宣傳片播放後被揭發使用了一張經過竄改的照片(摘自伍振榮的影像謊言一書);可見如此讓世界囑目的事情也充滿造假的情況,試問這世界還有什麼可以憑我們的感觀來做判斷?誰有把握說出某某事情必然是真實嗎?又如導演藤本隆行在「人類的所作所為」一文談到日本歷史上是沒有明治五年12月3日至31日,是真的沒有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探求世界的能力愈高,就愈發現人類的渺小,更甚者人類不斷利用科技來自己欺騙自己!

能夠透過藝術來說明上述的道理,不能不提及6月5日於澳門文化中心上演的《True》,這是一套由多位日本創作達人合力炮製的聲、光、舞融合的新媒體藝術創作,我們的大腦決定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但往往我們在「真實」與「對真實的認知」中常有落差,而導致我們判斷出錯(摘自澳門文化中心2010年5-6月雙月刊中演藝透視一文)。《True》一共分為九個段落,透過不同的主題如科學、語言技巧、數學及生存等表達人類的一種生活體驗,以及探索人類腦袋與現實的關係,開場時主角白井剛無聊地動著、玩著木桌子的地球儀、杯子等,這都可能是我們平常會做的事情,奇妙是他發現所做的動作有一點特別的聲音,之後便帶領著觀眾進入了一個有聲音、燈光、舞蹈及多媒體互動而成的故事,亦是透過這些不同的元素挑戰觀眾官能的極限,讓觀眾在一個非真實的狀況下感受一個似是而非的真實世界。

《True》其中一個吸引之處不單是有視覺、聽覺、觸覺及感覺的元素在其中,也不單是台上兩名舞者的精湛的演釋及舞技,而是他們整個團隊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獨特魅力,團隊中不單只有兩名舞者,還有在一般演出甚少出現的創作團隊如程式設計、桌子設計、機械設計、肌電感應、震動系統支援等,如非現場觀看、如非欣賞演出前作一些資料搜集,或許會忽視了上述的種種,觀眾可能以為兩位主角能與聲音、燈光等完美配合只基於台後工作人員的精湛操控及編排,而在舞者的衣著上也絲毫看不出裝上什麼設備,實在,這是台前幕後十多人的團隊共同配合的成果,他們除在自己的範疇上努力之餘,亦不斷地與其他伙伴交融在一起,兩名主角的身上均貼上肌肉電流感應器,來引發或操控某些特定的聲音、燈光等,同時兩位主角的每一個動作所帶來的效果,背後亦有十數人在計算、調整、控制,這又是一個我們看到真實、最自然不過的動作,內裏卻是經過十數人的刻意安排才能整合出來的一種表演。

除了兩位主角外,不能不提是那張在開場時是最平凡不過的書桌,該書桌是由兩名團隊成員、以一種美學及物理學原理而組成的產物,而桌上每件物件都經過精心的安排,沒有多餘的,沒有這張書桌整個演出變得沒有意義,整個演出便缺少了骨幹;還有在書桌上設計了六個大小不一、隨故事發展而組合出來的圓形鉆板,是主角的玩物、是主角用來腳踏的浮萍、又可以象徵著人生中不同的經歷,而那些在書桌留下的「洞」,又讓兩主角能穿越其中,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效果。

初次看新媒體藝術表演,每一件事情都由平凡變得有趣,當中亦帶給人不少驚喜,以往認為藝術與科技是不相關甚至是兩種極端,但這次演出不單止告訴我們藝術與科技非水火不容,而且可以是一體的表現方式,科技完全地融入藝術表演中,而此演出更讓人有不少思考的空間印象,最深刻是其中一場高懸在天花板、掛在圓環支架的LED燈,隨著兩名主角的舞動,燈光的軌跡時而順時針、時而逆時針轉動,還配合不同的顏色,實際只有兩名舞者在擺動,卻看到了五個身影,包括兩名舞者的影子及桌子的影子,還有一刻燈光轉成三種原色(紅綠藍)轉動時,台上還有九個身影在舞動著,巧妙的配搭又再一次把觀眾欺騙了。

場刊的作品簡介中看不到此表演的深層意義,除了理解到是探索人類腦袋與現實的關係,除了每個段落有一定主題外,是否還有更多更多的內容想表達呢?開始主角白井剛在台上做很多事情,而另一位主角川口隆夫則一直在右側的金屬鐵架上,直至他走到台下與白井剛有對手戲時,感覺他好像一直佔有上風,在操控著主角白井剛的一舉一動,且其形像鮮明,穿著一套西裝、高高在上,是否寓意著他是上帝、而白井剛是一個凡人呢?有幾個片段讓人深刻的,一是白井剛被戴上紙袋,再投射一個頭像,恍惚主角變成了另一人,另一幕是川口隆夫拿著地球儀,又恍惚這世界由他操控,到最後一場生存中他亦把所有物件舖成一條路,而主角白井剛亦在當中走過,感覺是川口隆夫主宰了白井剛的一生,也像看到人生要不斷在不同的事情上追求,但所追求的是真實還是又虛幻呢?留待讀者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如果能夠再觀看一次《True》的現場演出,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睇法,除了讓人大開眼界之餘(相信在澳門本土暫時未有這類型演出,即使有亦未能達致這種水平),觀眾群中亦見到不少從事藝術工作的朋友,相信也是來取經;而筆者除欣賞各種光、聲音、多媒體如何通過肢體作為媒介,又或是將之變成了身體一種延伸外,也讓人有一次重整生命的機會,當日不乏年紀較輕的觀眾(相信是小學生),相信他們來不是追求真實的本義,他們看的只是藝術與科技如何變成一體,個人的意外驚喜是想到人生所追求的是否真實?我們是否被周圍所見所聞同化了,是否大家都在追求相似的價值觀,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追求以物質來滿足個人的生活方式呢?筆者不敢說自己不是追求這些,只是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要思考我們一生那些是真實,那些是看似真實,不然會發現到了人生的盡處,我們大部份以為是真,或是一直在追求的所有原來是騙局、是謊言,那麼我們的存在還有意義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