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疑幻似真的 true

羽白

木桌、報紙、照片、地球儀、紙飛機、杯子、水壺、鬧鐘、紅色雨衣、兩位舞者。

聲音 – 金屬撞擊聲、警報聲、水聲、風聲、鳥兒拍翅、人體心跳、球場上的歡呼吶喊、汽車引擎聲、直昇機飛行聲、電鋸聲、人語、歌聲、以至種種無以名之的滑稽或刺耳的噪音。

燈光 – 舞台上空高懸直徑 8米的圓環型支架, 上面滿綴LED燈, 後方是一幅用作投射電腦影像的布幕, 燈光由舞者身上的電流感應器操控, 緊隨著舞者的節奏, 瞬息間千變萬化, 背幕上有電腦投影的英文單字與抽象圖案在飛翔。

舞蹈 – 稱之為肢體動作也許來得準確一點, 無聲站立、讀報、喝水、放紙飛機、移動物件、在地上來回翻滾、四肢著地前進、旋轉、跳躍、倒立、攀爬、如遭受電殛般地顫動、穿脫雨衣、在桌子上的圓洞中穿插、勉強算得上是舞蹈的身體的簡單擺動。

七十分鐘裡, 上述的種種元素, 在舞台上以非常緊密但又似是隨心所欲的姿態整合起來, 炫目地展現在觀眾眼前。這就是《true /本当のこと》, 一個「新媒體‧聲音‧燈光‧舞蹈聯動演出」, 由山口情報藝術中心、金沢21世紀美術館、横浜紅磚倉庫、Hi Wood及dumb type(蠢貨)共同製作, 演出者為白井剛和川口隆夫。

這一個多媒體製作命名為《真的》, 九個場次大都以學科為名: 「引子」、「科學」、「音樂」、「體育」、「語言技巧」、「社會研究」、「製圖」、「數學」、「生存」,那些聲音那些行為, 都大量存在於日常生活中, 並與場次名稱密切相關, 要表達的訊息似乎顯而易見, 然而它們出人意表的組合、呈現, 在燈光與音效的強烈衝擊下, 又予觀眾以撲朔迷離, 疑幻似真之感。光與影, 兩者原密不可分, 但舞者在LED燈360度環照下, 影子卻消失無踪; 又或舞者紋風不動, 影子卻在腳下作360度的急速迴旋; 製圖一段, 人成為被製的圖; 本來完好無缺的一張木桌, 無端出現圓洞, 舞者通過圓洞隨意穿梭於兩個層面。導演藤本隆行在場刊中有一段話: 也許某些事物看上去存在,但其實已經消失, 甚至可能從沒出現過 – 並以曆法上不存在的日期、 曾經存在但其後終止營運的航線和超音速客機為例。舞台, 本來就是真實與虛擬交錯的空間, 現實, 更是真假糾纏不清難以分辨的世界, 某些建築物中神秘消失的四字樓層或離奇跳躍的編號便是好例子。

雖然是本地人較少接觸的藝術形式, 這晚文化中心小劇院的空位卻是屈指可數, 觀眾涵蓋老中青以至兒童層面,. 而長者以外籍人士為多。

過去, 藝術與科技, 本來是兩個互不關連完全獨立的領域, 到了近代, 電腦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 為傳統的電腦系統、音頻和視頻設備帶來跳躍性的變革, 同時也對文化演藝和娛樂等方面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多媒體藝術的載體是科技, 它有別於傳統的劇場表演, 強調視覺、聽覺等感官效果, 在內容編排和表現手法上都幾乎完全顛覆了傳統上對舞台藝術的認知, 打破了劇情 / 角色 / 對白的框架, 透過各種聲 / 光效果進行訊息傳遞; 在傳統的舞台上, 燈光音效僅僅用作烘托, 但在多媒體製作中, 它們自己就是主角, 在廣闊的空間中天馬行空自由飛翔, 彼此進行對等的溝通。觀眾難以憑藉過往的觀劇經驗進行解讀, 必須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體驗。

作為藝術工具而言, 多媒體技術對演藝舞台的表現手段及帶來的效果, 會有「無限量」的擴大, 猶如我們小時候的玩具萬花筒, 出現無限的可能性, 越來越繽紛多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