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藍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日
六月二十七日及二十八日香港八和會館老中青三代伶人首次來澳演出古腔粵劇《斬二王》,澳門戲迷有幸觀賞古腔粵劇,實屬難得。《斬二王》原為清代“大排場十八本”之一,古時排場戲都是口傳身授,演出者因應個人的專長和風格而有所更改或增刪,故沒有一個標準,而鑼鼓音樂也沒有一套程式拍和,也沒有樂譜,所以排場戲是沒有正式文本傳下來。是次演出劇本,是「粵劇之家」在一九九四年進行整理, 並由香港已故著名粵劇家葉紹德執筆編寫。
行當
武生:李龍(先)及羅家英(後)飾張忠, 龍貫天飾鄺瑞龍;正旦: 王超群飾張氏, 花旦:陳詠儀飾西宮李素梅, 鄭詠梅飾乳娘;老生:新劍郎(先)及阮兆輝(後)飾司馬揚, 敖龍飾老皇, 黎耀威飾苗信, 王四郎飾忠伯/太監, 黃君林飾家院/太監;醜生: 廖國森飾國舅李龍。李龍及羅家英分別飾演張忠腳色,李龍飾演張忠被封為平南王之前的戲份,羅家英飾演張忠被封為平南王之後的戲份。 同樣,新劍郎及阮兆輝分別飾演司馬楊腳色,阮兆輝飾演繼承皇位的司馬楊,新劍郎飾演未登皇位的司馬楊。皇帝錯斬二王鄺瑞龍,張忠怒斬國舅是《斬二王》的精華部份,由阮及羅擔正演出,兩位都是粵劇界資歷深厚,演出經驗豐富的大老倌,正好給後輩一個觀摩機會,也難得讓戲迷再睹他們的風采。
劇情安排
傳統排場戲只會選段演出,但這次《斬二王》組合了粵劇經典的排場戲,繼而重新整理成一個完整故事,令到各場有一個連貫性,讓觀衆容易明白。全戲分十三場,演出三個半小時。《斬二王》除了皇帝錯斬二王鄺瑞龍的核心故事外,亦加了張氏與張忠的認識(第一場<義結金蘭>)、 張忠與鄺瑞龍在戰場上識英雄重英雄並結拜為兄弟(在第三場<拗箭結拜>)以及鄺瑞龍與張氏重遇並誤以爲妻子對其不忠(第四場<夫妻斷情>)等情節,令劇情變得豐富起來,人物性格也更爲立體。由於是唱古腔,不看字幕真的聼不懂,但這不太重要,因爲觀衆來看的是舞台老倌的表演多於知道故事內容。
演出保留傳統排場,如棚面(音樂師傅)安排在台上,舞台擺設只是一桌二椅、換場不落幕、檢場可以上舞台、配馬功架、剷椅都會重現舞台,唱腔回復中州音古腔, 確實令澳門觀衆及戲迷耳目一新。
一桌二椅
一桌二椅是傳統戲曲特有的舞台佈景,是用一種抽象的形式表現實景的藝術,在第一場<義結金蘭>, 舞台上只有一張椅,椅背後加上一支長竹竿,就代表是一棵樹,是張氏因走投無路上吊的地方,從演員的演繹方式,觀眾自然明白這樣就是一棵樹。張忠出場,腰間背後插著一把劍,說話時總是兩手握拳, 從演員的裝扮舉止就告訴觀眾張忠是一個懂武功的人。在第三場<拗箭結拜>, 舞台上一張桌.,桌上一張椅, 就是一座山,鄺瑞龍坐在山上,身穿甲衣,有靠旗,説明他是一個山寨王,正要去戰場, 這就是戲曲精妙之處,演員用他的演技告訴觀衆他身處什麼環境。一桌二椅可以表示是戶外,也可以是表示室內,第四場<夫妻斷情>,張氏在張忠家中,桌椅的擺放和顏色就變了,桌椅披上有花紋圖案紅圍布,桌後及左右各放一把椅,左椅和右椅也不可亂坐。中國戲曲也反映古時中國禮儀,張氏和鄺瑞龍是張忠的客人,主人家必須讓客人坐在桌子左邊的椅子。在第七場<論功封賞>,老皇在金殿上,也只需把桌椅披上有花紋圖案黃色圍布就是了,皇帝就坐在桌子後面,表示他是一個地位最高的人物。將一桌二椅運用得如此絕妙,真是佩服前人的智慧。
舞台上的虛虛實實
舞台上可以是時空交替。燈光照明的舞台,可以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房間,綉花可以不用針線,坐轎不需轎在,騎馬不需馬在,這都是由演員以虛擬手法去告訴觀衆實物是存在的。張氏入房間過門檻的步法,身體姿態,腳要擡多高,步伐要多大,都要動作與身份相稱。張氏是已婚婦人,行路舉止必須是溫婉得體,行路要不急不忙,不能有聲音,這都是來自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張忠是一名大將,進房時兩手擺動,步伐要大,才能表現大將之風。舞台上雖沒有門,但就是靠演員的動作告訴觀眾門就在台上。
在第九場<國舅遊街>,國舅揮著馬鞭的的“騎馬”功架,又是另一種虛擬手法,馬鞭代表一匹馬,演員的身段及手勢演繹著騎馬人的情緒,此場的“騎馬”功架,則比較簡單,只要“騎馬”(揮動馬鞭)和“落馬”(放下馬鞭)的虛擬動作,須未能欣賞到戲曲中的“趟馬”功架,但在場刊中已看到有配馬功架,當然要落足精神欣賞。「配馬」這種抽象動作,身段功架,鑼鼓之襯托,一切須吻合,每一動作,都有顯著的表達意思。在第十二場<代夫報仇>,張氏吩咐乳娘備馬,乳娘一聲「領命」,便行半個台,表示往馬房牽馬,到馬房將三條木柵欄除去放在側邊,將馬解索帶出在側邊,將馬解索帶出。乳娘將馬帶往外面綁緊,再到馬房取馬被,出來鋪,又取馬鞍、馬鈴等裝上(音樂奏出鈴聲),並試過馬蹬穩不穩後,入堂通知張氏。整個配馬功架只有動作,就如西方的獨腳默劇,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羅家英演張忠,知道鄺瑞龍已被斬,心情非常憤怒,衝向椅子,飛身一躍,左腳前伸,右腳盤屈左腿之下,淩空騰起再坐在椅上。傳統的排場戲「剷椅 」是小武表現激憤情緒時經常使用的技巧。以羅家英這個年齡,仍表演這種技巧,不得不佩服他這份專業精神。
觀衆可以看到檢場(後台工作人員)上舞台,在傳統粵劇表演是平常的事,是不會影響觀衆的看戲心情,這又證明戲曲表演與其他藝術表演不同之處。
粵劇的護航者
從看《斬二王》之前的一些對中國戲曲的瞭解,到真正看完表演,繼而收集資料寫評論,發現中國戲曲藝術真是精深博大,是積累了不少前人的智慧和心血結晶,演員的學習精神和專業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中國戲曲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是中國的文化的一部份,粵劇只有一百多年歷史,如何能讓粵劇在戲曲這個藝海中繼續航行,身為廣東人,突然有一份使命感,不希望粵劇之船在某時沉下大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