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我深信音樂是帶有色彩的語言:存在意義、傳遞資訊、表達思想、相互交流的一種聲音。 明格斯爵士樂大樂隊就正為我證實了這一點! 被譽為「全球最佳爵士樂隊之一」的其中十四位星級樂師圓滿了澳門文化中心這一站, 演繹了傳奇低音大提琴手及作曲家查爾斯•明格斯的經典作品,亦延續其一路以來的音樂精神。 事實上,不到兩小時的「彩色」世界已經給我這位爵士樂初哥好好上了精彩的一課,這一次淺嚐,真叫人上癮!
剛開始,較令我注意的是Boris Kozlov「白色」的手指在低音大提琴弦上游走和負責演唱的Ku-umba Frank Lacy(戴紅頭巾的長號黑人樂手),他們分別置身在舞台左右兩邊的節奏組和銅管組。 我摒氣凝神迎接一個緊接一個交錯的節奏,在聽不到自己心跳聲和呼吸聲下,帶點緊張地凝視舞台,害怕錯過什麼似的,不過肯定的是,樂隊水準很高,交錯的節奏,自然流暢,和諧一致,是聽得出和看得到的技藝。到樂隊展示完第一部份「實力」之後, Boris Kozlov充當MC一刻,我的心情才小休下來,白人長號樂手Andy Hunter用流利的普通話介紹隊友和曲目時,我才變得輕鬆自在。 世界級的人馬能操我國語言,彷彿默默地拉近了大家的距離。我還在拘謹什麼呢 ?
第二部份開始,我放開懷抱享受,「勇敢」去擁抱所有樂音。隨著鋼琴手Orrin Evans和鼓手Donald Edwards的節奏下,手指腳指不自覺地動起來,清爽輕盈的感覺全來自琴音,氣勢/激情多來自鼓聲,而最接近人聲的薩克斯管似乎彌補了沒有歌詞樂曲的空缺,感覺優美和完整性。其中一曲為一位女孩子而寫,代入角色,聆聽由這全男班樂手去演繹的那一份愛慕之情,薩克斯管配合大提琴營造出那些優美的旋律,浪漫散落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舞台上的悠悠藍黃綠的燈光之中,令我憶起初中時代的一段畫面,音樂勾起一刻的回憶,這是我當晚的一個感動。另一曲表達做人要做好自己,學好一切,不要犯下模仿別人而失去自己的錯誤,節奏慢慢鋪陳出令人聽起來很有那種在競爭中的感覺,不停超越自己,向前再向前,卻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突然長號樂手走出來喚醒一切,以明朗的節奏作結束……我嘴角上揚,很喜歡晴朗的感覺。人們常說一個人的作品可讓人看出他的思想和個性,那麽查爾斯•明格斯的作品就讓我看到他不同層次的思想:有浪漫的、有奔放的、有含蓄的…… 他的藝術創作的確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人很享受。
雖然各首樂曲沒有固定哪一種樂器為主角,但不鬆散,因為每首樂曲的各段落都有「主」有「次」交錯結合著,比如小號樂手Kenny Rampton、 長號Andy Hunder等都作過一小段獨白(獨奏), 而鋼琴及大提琴等作伴奏, 另一首五位薩克斯管樂手wayne 、mark 、jaleel、 Abraham 和Jason的精彩獨奏則是明顯的主角有如五把人聲高歌低唱,但仍有節奏組默默陪伴……發揮配角的作用,英文中的「主」叫「leader」,而「配角」叫「support」,不是互相搶戲或相互拖累, 而是找到一個平衡點好好配合。 明格斯大樂隊現時的成功不是靠單一樂手吹得特別出色或特別有名氣。 舞台上,在節奏組、長號組、薩克斯管組和小號組中都有較明顯的一位組長,組長與組長之間有手語、有語言溝通和有眼神接觸,原因很簡單,他們著重相互的配合而令到整體效果都到位的合作精神。無疑地,他們彼此之間的默契很不錯,從他們點頭,擊掌和微笑就可以知道了!
講到默契,這隊混合白人與黑人的樂隊使我很有感受, 爵士樂緣自美國黑奴結合現實中的不幸遭遇和窮困創作出來,但藍調苦歌在整晚只佔一小部份,曲目亦主要以熱鬧的,有如嘉年華般的音樂為主,令開心的人聽起來興奮,令悲傷的人聽起來能解鬱悶尋快樂。現時演奏爵士樂的人不是沉醉大悲哀,而是轉蕭條為繁華熱鬧的正面感覺,原來世界時刻不停變化,思想推陳出新,種族歧視問題漸入佳境。 黑人不再是奴隸不再是最低階級,不少天生運動細胞和音樂細胞,發出真正的光芒無法阻擋,傳奇低音大提琴手及作曲家查爾斯•明格斯和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是例子!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出人頭地。人與人要互相尊重,不應分高低級別,膚色界限,人人生活在世界屋簷下,人人在良性競爭下努力,社會整體便會進步。 我,喜歡當晚聽到和諧爵士樂的氣氛,特別是其中一兩首樂曲,觀眾隨着音樂鼓掌,台上台下各「色」各樣的人,現場氣氛是那樣和平熱鬧,我慶幸能置身其中,一起享受那種查爾斯•明格斯一直堅持自由無束縛的音樂,他為音樂鍍上靈魂,讓我們聽到音樂以外的聲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