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
「絲綢之路合奏團和馬友友」四月二十日晚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座無虛席。 這是馬友友與他的音樂家友人第一次在澳門演繹「世界音樂」,希望透過音樂,連接起不同的文化與信念,審視生命的意義。
音樂會由《漫吹的風》、《組曲》(作品31)和《鳥高飛》三首組成的《絲綢》組曲拉開序幕。這裡的傳統樂器有:雲南的巴烏、日本的尺八、朝鮮的枝鼓、伊朗的卡滿扎等,節奏歡快明亮。曲子聽來源遠流長,古老的聲音,隨著時光的醇化,和酒一樣,變得溫暖。
《鳥高飛》描述的神話故事,令人想起鳯凰涅盤。鳥兒努力飛向太陽終於成功時,牠在太陽燦爛的擁抱中失去肉體,尤如宇宙間的生命,不屈不撓繁衍著一代又一代。
吳彤介紹《遠方》時說,「我們是水手,可是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也許這就是他們要表逹的世界音樂,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卻又能包容各自的文化和傳統,然後互相信頼,互相學習,最終發展出一種“催化劑”,串聯起四海之內的友鄰。
懂得欣賞多元文化,並不容易。因為尊重、欣賞多元是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象徵。環顧四周,社會不同文化族群間的衝突、對立、歧視比比皆是。可見,欣賞多元文化需求的迫切性。《安支那節奏》正是這樣的一首曲子,把拉丁美洲的民樂融進西方古典音樂格式中,混雜著秘魯、猶太與中國的傳統。
於是你聽,這聲音就從四面八方匯攏來了。因為,它們來自世界的不同角落,來自大自然的不同空間,所以,它們在我的感覺中交混起來的時候,顯得無限博大、神秘和充滿了立體感。
馬友友介紹《無聲之城》的作曲人兼卡滿札演奏家賀爾時說,「他年齡比我小,但他是我音樂上的大哥。…」也許他是對的,歷經數世紀的不同藝術、文化、傳統之間的混雜,如何尋求更廣闊、更深入的認知與了解,除了謙卑,還能是甚麼呢?他是謙卑的,他的音樂也是謙卑的。伴隨着演奏家集體發出的「he – ha - ya」 ,弦樂手與敲擊樂手加入,悼念着所有在戰爭和天災人禍中喪生的靈魂。
吳蠻演奏的經典琵琶曲《陽春白雪》,顧名思義,用歡慶的節奏表達人們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對幸福生活追求嚮往的思想感情。音樂,是一種有準備的完成。我們知道結果,卻依然滿懷期待。於是,春天,沖破禁錮來到眼前。琵琶特有的技法,展現了曲子的多姿多彩,牽人情思。
最後演出的郭里荷夫的作品《氣傳氣》,用上不同組合的弦樂器和敲擊樂器。我發現傳統音樂的集合,是有別于電音合成的,別有一種心靈震撼。古樸,自然,純淨......,忽然想起一首歌名來了,Return to innocence......
Encore時聽到吳彤的嗓音,印象深刻。在馬友友低沉綿長的大提琴聲中,吳彤唱道:“親愛的燕子,不要忘了你諾言,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幽怨而舒緩的訴說,像夜裏搖曳的燭光,絲絲的懮傷和淡淡的寂寞,幽幽的化開。
知道嗎? 催化劑也稱為觸媒,它加速不同物質間反應的同時,又不改變物質相互的質量和性質。神奇吧!世界音樂正是這樣的一種「催化劑」。
正如後現代學派所說,人類是紮根於歷史、政治、社會、文化脈絡中,具有「多元」、「複雜」、「特殊」的本質。世界音樂正是要在混雜中,尋求對各種可能性開放,體認差異、增加接受包容度,並創造更多可能性。期待它在明天,發揮得更好。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