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

我看《水滸傳》------市場消費元素考量多

我看《水滸傳》
------市場消費元素考量多
文:喬治亞

三月七日晚上觀看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由林奕華創作和導演的劇場製作《水滸傳》,該晚是首演,全院近一千三百個座位,差不多坐滿了觀眾,大部份的觀眾,看來都很年輕,多是中學生左右的年齡,其餘就是三十多四十歲的了。觀察去年林奕華的《包法利夫人》的入場人數,再看今次的入場人數,林奕華的作品已成為賣座的保證,包括澳門在內的兩岸四地,事實上,林奕華在不同的場合已一再表示,他的目標是放在大中華地區。

對《水滸傳》的期望來自台灣兩廳院和林奕華。《水滸傳》是台灣兩廳院和林奕華合作製作的跨年大戲,來頭確是不少,這是因為台灣兩廳院即「國家戲劇院」及「國家音樂廳」的合稱,由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是台灣最重要的藝文表演機構之一;兩廳院邀請音樂、戲劇、舞蹈等各類表演藝術領域之專家學者擔任節目評議委員,審核節目藝術水準,以維持演出品質,林奕華這次的製作得兩廳院合作,就格外惹人注目,對林奕華作品的藝術層次自然而然會重新審視,起碼能通過兩廳院的節目評議委員審核,定有一定水準矣。

根據林奕華的說法是希望藉重新閱讀中國的四大名著來打開與社會、文化、心靈的對話。而對話的對象除了書,還有共同創作的團隊,他說他的創作靈感來自同名原著,並因應角色的特質,故邀請台灣的張孝全、李建常等第一線劇場和電視年輕男演員參演。九位男人同台,個子高高,外貌神氣,只要在台前一站,就是大哥的形格,再加上長大衣和畢挺西裝的造型照,一股陽剛氣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引起了大家對林奕華的期望,很想看看這次他要帶給觀眾一些什麼東西。

這部劇場製作《水滸傳》開場便安排九位使用《水滸傳》人物名字的男演員參加演員甄選,按照導演的要求演出情境劇,好像黑社會小弟和大哥的老婆私奔,遭到大哥的追殺。從中衍生多種情境,如大哥將會追上了,小弟怎麼辦?大哥叫小弟殺大嫂,小弟殺不殺?大嫂叫大哥殺小弟,大哥殺不殺?表現出對暴力的嘲諷,在壓力下的男人外表要強,實際卻脆弱,諸如此類的情境,為的是使入場的觀眾產生共鳴和對號入座,只是這種感覺應是台灣本土更強烈吧,否則,林奕華也不會找台灣的男生演出,當然主要是對台灣的男演員演出有信心;同時,這是與台灣合作的製作,加上大中華市場的計算和考量所致。在澳門的演出所見,觀眾大部份是年輕人,對此劇印象深刻的地方和心領神會之處,多是大胆露骨的性笑話,巧妙尖刻而挖苦的言詞,這些內容難免會被青少年人學習和模倣,至於「希望能讓觀眾透過戲劇將思緒連結回自己的生活及內心,思考我們在劇中所提出的問題」但有多少觀眾會思考這些問題呢?另一方面《水滸傳》又標榜「男人是什麼?」這命題真的很重要嗎?看來以這個命題吸引觀眾買票入劇場,多過真的要觀眾在劇場思考自己生活及內心。《水滸傳》大多是展示劇場作為消費的可能性,觀眾的笑聲,未必是因為從舞台上男人的形象看到了自己,而是基於構思巧妙的語言暴力與性議題所引發。況且,整晚的演出長達三個半小時,到下半場甚為沉悶,要是能壓縮到兩個小時左右,則較為適當。綜觀整個演出,對兩廳院這塊招牌加上林奕華的期望,變成了失望。

值得一讚的只有場面設計,如使用多重空間並置的調度,小弟和大嫂開車逃亡時,大哥站在兩人正後方與小弟通電話,再利用投影將三人形象投射到流動的街景上。右舞台靜止在空台上的三人,左舞台則投影在幕上,好像在開車的三人,一動一靜表現出人際互動的複雜性。此外,還有歌舞,皮影等表演方式,也具有豐富視覺效果,令表演氛圍更濃烈,再配上大量投影、燈光,半斜側倒的紅色跑車、傾斜的路燈與公路路面舞台地板,視覺上顯得變化多端,這些都是該劇出色之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