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消化不良的「男人」
文:天兒
二零零八年三月七日晚,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欣賞鬼才導演林奕華的現代劇場版《水滸傳》,劇情大綱講述九個男人參與黑幫電影的角色選拻,並圍繞「大哥」、「小弟」來配戲。
當晚台上搭建了一條小斜坡馬路並放了一架倒側的鮮紅色跑車,「路」上明確地交待了交通失事的場面,舞台最後方掛了一大幅投影幕並投射了「天空」的動畫。
由於背景都是不可轉換的場景,若整個演出使用該佈景便會納悶,於是,巧妙地運用了投影幕,在原本投射上「天空」效果的大幕上,時而陰天、黃昏、雨天、閃電等交替著,配合劇情而製造出不同的氣氛;又或在佈景的前方,放上不同作用的投影幕以製作出不同的投影背景,增加了變化又能為現代科技元素加添時代感。
如在第二幕中,採用多重空間的並置,演員在舞台左面,坐在一塊無背景的投影板前面的長椅上,而舞台的右面則掛著一幅投影著車廂內的背景,把左面的演員拍攝後投射上有背景的幕上,尤如電視機中的影像一様,倍添了現場感又加添了劇場特色,且在投影到幕上把演員放大了,令觀眾更能注意其臉部表情,此種佈景轉換,充份運用了第三空間,令視覺變化多端。
此外,又運用了影子投影效果,利用身體與放在地上投影燈距離的近與遠而得出投射在背板的影子大與小的效果,配合劇情而得出惹笑的視覺,看來林奕華除了用台詞,還善機運用嘗試用影子和身體語言來向觀眾發問。
林奕華在《水滸傳》帶出的問題是「What is Man?」,並多以男演員獨白的形式來嘗試解剖「男人」不同的特質,在每段獨白中,加插了RPG,導演設定不同「小弟」與「大哥」、「大嫂」的情節,看看不同的反應,並引申到一般人以及社會對男人在情義與女人間的爭持,林奕華嘗試要解構「黑社會」這類男兒戲與現實中男性的落差。在《水滸傳》中,導演拋出了很多問題,並沒有在劇中給予具體答案,例如上述提及的「What is Man?」,直至看完後我們仍沒有具體答案,也許這就是導演要留給觀眾的問題,但亦正是《水滸傳》內容太豐富,有太多訊息需要思考,但郤因演出的時間太長(約三個多小時),拖著剛放工的身軀與大腦在劇院中便很容易因疲乏而導至「消化不良」。
其中一幕數個男人在飲酒後玩「爭椅子」遊戲,此遊戲在女生群中是較少玩的,他們一邊唱著「假如我們沒有明天,該如何去道別..」一邊玩,但見有人奸
招奇出,抱著椅子走,坐空椅等,盡顯天真大男孩的一面,儘管道別在即,但各自都有不捨之情,男孩都會收起彷彿會被嘲笑婆媽的離別傷感,而表現出在玩樂中各自告別,在醉酒中的離別,此幕在林奕華的筆中,描繪細膩,充份表現出男人在朋友方面的感情世界。
全劇三位女演員,整晚的服裝多是性感的,緊身短裙、只用浴巾包裹身體,高根鞋等,這些配件在「男人」眼中彷彿就是與女人並存的;女演員的演出也非常風騷,擧首投足都充份發揮了女人味;而全晚的笑位,大多數放在有色話題上,例如男女床上事,男人那話兒等等,無論身體動作,對白也非常大膽出位,雖然此劇是以男人為主,且大多數進場成年人都認為,以男人為主題定必涉及性話題,但筆者郤認為無需把笑位主要放大在性的話題上,雖然在場刊上亦註明13歲兒童不宜進場,但觀乎今天的社會,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若14、15歲的青少年進場,他們會否把這些劇場內只是笑料的思想帶到現實生活中呢?他們有沒有足夠能力去分柝劇場中只用作笑料的話題?在成年人眼中「理所當然」的笑位,在他們的眼中也會否真的「理所當然」?也許成年人在「小弟弟」角色的隱喻有另一種領會,但對青少年來說,他們又有足夠能力去正常地消化嗎?當天的觀眾群,青少年、學生群亦佔了大多數,筆者認為在現今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的社會,這問題確是值得深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