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各浪漫?
─記「愛不釋手的浪漫」交響音樂會 (2008年6月7日)
文:言毅
不知道主辦單位可是意會到台上兩方主角都有點憋扭,才把宣傳標題「愛不釋手的浪漫」從場刊中刪去?
作為星海音樂廳(下簡稱「星海」)十周年慶典的音樂會,奥古斯汀‧杜梅與廣州交響樂團(下簡稱「廣交」)的配搭即使未算天作之合,亦可說是「門當戶對」。 來自法國的知名小提琴獨奏家的杜梅,自2005年6月首次到「星海」演出,至今已第三次獻藝,可見「星海」對其藝術造詣與叫座力均頗有信心;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廣交」自1998年起與「星海」「團廳合一、產銷一體」,邁向職業化的營運方針讓樂團的發展一日千里,迅速與國際接軌,更有「中國樂團最好的聲音」之說,與「星海」關係的密切度,當然亦不遜於杜梅。
雙方攜手為「星海」賀壽,選上了貝多芬的G大調小提琴浪漫曲,加上「德國浪漫派」孟德爾遜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舒伯特的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顯然要打造一個極盡浪漫的生日派對。音樂會的上半場,杜梅同時負責指揮與小提琴獨奏,即使未握指揮捧,高大的身形卻依然細緻地表達出對樂團各部的周全照顧,豪邁地弦動起來的華麗音符,並不是浪漫情懷的唯一源頭 ─不經意踏在腳下的拍子,更讓杜梅散發了一種渾然忘我的迷人風采。「廣交」則展現出長期綵排及演出所累積得來的紮實技巧,圓渾的樂聲在指揮的引領下,準確地演繹出浪漫派樂曲的流麗卻又多變的質感,未及百人的樂團卻足以營造出豐富清晰的層次。
然而要更貼合音樂會的「浪漫」主題,杜梅與「廣交」卻似乎還少了一種比翼雙飛的諧協感。就似一段未臻成熟的中法異國戀,俊男美女各具才華,偏偏法式的熱情未及煽動一股正經的中國面孔,上半場杜梅一人分飾兩角,加倍戮力的他舉手投足皆投射出自由奔放的個人風格,對比起「外觀」內歛而對演奏高度專注的樂團,兩方所釋放出來的感情色彩未免出現偏差。
縱然有點「貌合神離」,實力非凡的雙方憑藉嫻熟穩健的技巧,演奏依然賞心悅耳,相信已可滿足大部份的觀眾,音樂會較大的瑕疵,反而在於舞台以外的其他配套。經歷了十年營運,可見場地管理單位不是沒有下苦功:台上電子屏在演出開始前,已不停向提示觀眾場地規則及禮儀;於樂章之間,觀眾蓄勢待「拍」之際,也迅即打出溫馨提示;面對觀眾席裡群情洶湧的照相機,駐守在側的場地職員亦鍥而不捨地一再跟進,但與此同時,主辦單位卻在演出初段自行安排「強光攝錄」,自掌嘴巴,無疑成了音樂會中最大的失誤。
也許單就樂團與演出者而言,對觀眾最大的回饋在於聽覺、甚至視覺上的享受,但作為音樂會的主辦單位,為觀眾提供的,應該就是全方位的文化藝術體驗與場地服務。星海音樂廳在大堂設置的藝術禮品店、唱片銷售店、樂團成員照展示專區與大量的公眾用椅等,均大大豐當了場地的人流和藝術氛圍,偏偏數目不足而且極其簡陋的洗手間與幾近「不設防」的寄存服務,卻與其他窩心的場地設備產生了強烈的不協調,大概算是舞台以外另一種「貌合神離」罷。
各自各的,可以精彩,但應該不會浪漫。諧協一致的配合,是關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