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澳門首次尋《貓》成經典因由
文:喬治亞
走遍全世界的音樂劇《貓》
《貓》是當今世界音樂劇中最成功、最經典、最廣為人知的作品,《貓》由英國著名作曲家安德魯羅韋伯爵士所創作,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詩人艾略特的詩集《老負鼠談世上的貓》為藍本,該劇從1981年在倫敦首演,隨即在1983年登上著名音樂劇之都百老滙的舞台,之後,一直在英國倫敦西區及美國百老滙持續上演,創下演出最久的音樂劇紀錄,也因而赢得“百老滙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劇”的殊榮。自1981年首演以來,獲獎無數,更獲得最佳音樂劇獎等7項托尼獎,而劇中的歌曲《回憶》(Memory),已經成為音樂劇的經典作品。與此同時,《貓》還多次到世界各國進行巡迴演出,到2002年5月該劇正式宣布停演時,《貓》已在全球演出了近7000多場,創下連續公演26年的歷史紀錄,創造了近200億的收入,全球觀眾超過6500萬人,並以14種語言、超過40個版本、在全球近300個劇院、超過150個城市上演,其受歡迎的程度堪稱史無前例。單單從上述的資料和眾多數字看來,《貓》被譽為音樂劇中的頂級名牌,實當之無愧。故此,原定在澳門演出六場的《貓》,門票一經推出,迅即銷售一空,其後加開兩場,亦很快便告滿。這比對過往在澳門演出音樂劇的情況來說,其受歡迎的程度,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雖說近年澳門外來工作的管理階層人口增加了,而他們又是較喜愛觀賞演藝節目的一群,加上票價偏低等等,故構成賣座的原因,但相信名牌效應才是當中最大的原因,當看《貓》劇成為城中熱門話題時,也就引起從沒有或甚少觀賞音樂劇的人們的興趣,在基於好奇心、趕時尚甚或趁熱鬧的心態下,紛紛購票入場欣賞,於是便掀起了陣陣購票熱潮,使《貓》尚未公演,已收先聲奪人的效果。
羅韋伯先後創作了《約瑟與神奇彩衣》(Joseph and His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貝隆夫人》(Evita)、《貓》(Cats)、《星光快車》(Star Light Express)、《歌聲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和《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等音樂劇,當中以《貝隆夫人》、《歌聲魅影》最膾炙人口,因為這兩劇都擁有悅耳動聽的歌曲和感人至深的劇情,打動了觀眾,因而成就了這兩音樂劇歷久不衰的佳話。
《貓》劇成功的原因
《貓》基本上沒有故事情節,全劇只是描寫在一美名為「歡樂谷」的垃圾崗的群貓世界中,舉行他們一年一度的慶典,要他們其中最具智慧的「長老貓」(Old Deuteronomy) 選出一位最有資格獲得新生的貓,一經選中後,便可升上七重天以洗滌今生罪孽,重獲新生。全劇以二十多位演員,扮演不同性別和種類的貓,每一隻貓都有獨特個性及特別的名字,如全身毛色大都是黑白相間的「魔術貓」密斯托佛羅先生(Mr.Mistoffelees),便精於舞蹈,可以用單腿支撐腳尖著地,作出拾多個全身旋轉的高難度芭蕾舞步;如古怪又善變不羈的「搖滾貓」若騰塔格 (Rum Tum Tugger),享受胡鬧樂趣,愛和別人作對,但又受到男女老幼的歡迎;如現在年華老去、衣衫襤褸,被眾貓排擠,棄之不理的葛麗茲貝拉 (Grizabella);一隻隻獨特而有趣的貓紛紛出場,透過歌曲和舞蹈各自訴說自己的境況。最後歷經「長老貓」老戒律伯被「大惡貓」麥卡維蒂 (Macavity) 綁架的危機事件後,老戒律伯終於作出了決定,讓葛麗茲貝拉升上七重天。在眾貓的齊聲歌唱祝福之下,葛麗茲貝拉步上天梯,老戒律伯最後說出了一段智慧的話。如果對《貓》劇內容一無所知的觀眾,以為有精彩的故事劇情可看的話,將會大為失望。《貓》缺乏蕩氣迴腸,富有張力或曲折深沉的感人劇情,如《貝隆夫人》,如《歌聲魅影》;但是《貓》卻成為音樂劇中的經典,原因包括:
1.《貓》一反以人物扮演角色的傳統,而以貓這種動物演出所有角色,且模倣其形神皆非常相似,這種改變,予人很大的新鮮感。
2.《貓》的寓意乃借貓的世界來反映真實的人生,群貓的性格和經歷,與人類世界無異,二十多個個性突出、造型鮮明的「貓」形象,表現了世間人情的冷暖悲歡,使人不自覺地產生共鳴或理解,而此劇能連續演出二十多年,仍備受歡迎,就是因為擁有不因時代變遷而改變的永恆主題。
3.《貓》是劇作家羅韋伯改編艾略特的詩作而成的,而詩作又是為兒童寫的,因此,羅韋伯充份注意到兒童的喜好和特性,使該劇也能獲得兒童的喜愛,成為市場觀眾的目標對象之一,同時可培養更多新一代的音樂劇觀眾,可說商業計算精準和策略運用得宜。
4. 採取倫敦西區演出時的導演和設計,以求效果完全一致,因為羅韋伯深知舞台製作、導演,加上不同地方和不同的人演出,通常會使音樂劇出現不同效果,導至水平差參,因此會影響《貓》來之不易的聲譽,於是堅持他的音樂劇定要交給在一九七七年由他成立的公司「真的好」(Really Useful Group)負責製作,以求效果完全一致。
5. 美妙的音樂和悅耳動聽的歌曲;配合貓兒性格和場景的舞蹈設計;迫真的貓兒化粧及服裝;靈活多變的舞台設置和燈光,種種戲劇元素、音樂元素、舞蹈元素以及美學設計結合起來,令人目不暇給,更要一提的是演員雖一律是作貓扮相,但他們仍能表現其出色的演技、豐富的面部表情、多姿多采的舞蹈以至技術高超的雜技身手。
對在澳門首演的評價
《貓》在澳門的首次演出,可說十分成功,正如上述所提及的因素,由於是巡迴表演中的一站,其他主要地點是國內多個城市,故加插了用普通話唱出劇中歌曲《回憶》的段落,引來觀眾大力鼓掌,非常討好,表現出跑慣碼頭的能耐,或者美其名為對演出城市的重視。
演出時,貓兒不時突然在劇場內走動,時而戲弄觀眾,整個劇場熱鬧氣氛驟升,近距離接觸到「貓」,令觀眾十分驚喜,估計大家都會帶著愉快的心情回家,而且成為翌日與朋友同事的話題,尤其是首次走進劇場的觀眾,相信這一個有趣的經驗,增加他們日後觀賞音樂劇的興趣。
其實,上半場的演出時間稍嫌過長,歌曲也不覺得特別優美動聽,最悅耳耐聽的仍要數《回憶》,而且舞蹈、雜耍、燈光、打鬥等多樣元素均集中在下半場,相對上半場便更形平淡了。
其他美中不足之處是舞台面積較細,佈景裝置只能緊靠在一起,左右兩旁伸展度和照射在舞台地面的燈光受到限制,貓走動範圍相對減少,起舞的區域便更形有限了,故此難於營造貓兒空群而出的景像 ,使視覺效果打了折扣。完場時,細數共有二十五頭貓謝幕,要是有更大的舞台,是否會多幾頭貓來表演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