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重生 終可相忘於藝海之中
─ 我在藝評班學習後記
文:承鈺
也許得從周星馳說起,他在《少林足球》入面一句:「一個人如果冇理想,同條鹹魚有乜分別?」為了不想放棄理想,以及一丁點個人興趣,在沒有考慮到時間上的可行性下,於去年報讀了文化中心舉行的藝評班。
當時藝評班在我的心目中可就是一個能看到多采多姿,五花八門藝術表演的機會。自從我投身了傳媒工作後,基本上將我的人生節奏打亂了。連昔日偶爾看幾場音樂會、芭蕾舞、歌劇甚至連看齣電影的時間都抹殺了,每天營營役役,在沒有藝術調劑的生活下,日子還是那樣的過,但總是欠了些甚麼的……我相信那一些是對心靈的補充劑,沒有藝術來補充的我,人的心靈就像是給掏空了,那怕是寫一句句子,都欠缺靈魂和創造力,我只是從腦海中不斷查閱以往吸收的藝術菁華,沒有新鮮的補充,總有一天我的創造力便會枯乾,沒有新意,沒有動力,比鹹魚還要「死翹翹」。
幸好去年大約五、六月左右,我遇上了人生的一大轉捩點──藝評班開課了。說實在那的確是對我有莫大的吸引力,一個月之中至少會有一次欣賞演出的機會,而且在這個欣賞演出的附帶條件竟然是:「寫觀後評論」,相對我平日的工作,天天要寫上幾千字的例行工事,寫藝術評論確是正中下懷。在我從爬格子的日子到做個全職傳媒的歲月中,除了新聞以外,甚麼膳稿、散文、小說、影評、食評、書評……我都可一一應付,暗忖這藝評應該可以手到拿來。特別是藝評班有一句訓示令我得自豪:「學生一定要很喜歡寫作才可以。」我自問真的很喜歡文字,很熱愛寫作。看藝術演出可以說是興趣,寫作才是我的理想。這個理想,多年來我以為可以藉傳媒這個行業而成就,可是我發現現想和現實愈行愈遠的時候,我不得不作出決定,》尤其是我知道如果要出席課程及欣賞各場表演的話,那一份長年在晚上上班的工作,就是我的最大阻力。
就在去年六月,我「膽粗粗」的遞上辭呈,一方面是出於對工作的倦怠,另一方面,藝評班的吸引的著實不少。沒有人說過藝評可以為我找到一條怎樣的出路,但至少它讓我認清了自己,逐步的尋回了自己。記得導師周凡夫說過藝評不但是對一個演出的思考,亦同時是對人生的思考,藝評人在學習藝術方面的各類知識之餘,本身對社會道德亦同樣要有所承擔。
在過去一年的藝評班學習過程中,我從最初毅然放棄了工作,一嘗我羨慕已久的《波希米亞人》生活,放慢了步伐,嘗試欣賞不同範疇的藝術演出,有了藝評班的解讀,面對陌生的作品亦信心大增,懷著一點似懂非懂的心,坦然地接收演出者給我的訊息,再轉化在我的筆下,寫成了文章公諸同好。過程是樂多於苦,得多於失,假如當天我不會「捨棄」工作,我今天不會有所「得著」,「捨」「得」就是這樣一個既矛盾又合情合理的詞語。
一年就這樣過去了,藝術補充劑當然療效顯著,對一個嘗慣了心靈藥劑的人而言,當然渴求這種強身健腦的方劑「長服長有」。我繼續選擇沉醉在各家藝術中心之中,享受那多元化藝術表演,這便是我個人小小的理想,一條重生小魚的理想。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