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一顆純真的心
文:悅樂
澳門作曲家及鋼琴家李慧芬,懷著一股立意創作具澳門本土特色音樂的熱誠,聯同本地青年組成的弦樂四重奏、臺灣的豎琴演奏家解瑄以及數位資深的本地製作人,共同製作了「觸動----李慧芬多媒體鋼琴創作音樂會」,於今年11月9日及10日在澳門文化中心上演,本人觀看了第一場演出。
富濃重的本土色彩
李慧芬熱愛音樂。根在澳門的她在臺灣求學和深造多年後,終於回歸本土,銳意為孕育自己成長的這塊土地繼續在音樂創作和教學上努力耕耘,為本地創作園地的茁壯成長值下青苗。這一份志向正是她要製作一部本地原創作品的動力所在。
兩百多年前從英國遠道來華傳教的馬禮遜和米憐,他們的堅毅、勇氣和愛觸動了李慧芬的心。她從兩位傳教士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中獲得了豐富的創作靈感,用作這次音樂創作的素材之一。生活是創作的泉源,觸覺敏銳的李慧芬,從近年澳門的經濟飛躍發展,和社會急劇變化的現實當中同樣找到了創作素材,透過音樂去表達感受和作出回應。如此,跨越古今;融合古典和現代藝術的風格;富濃重的本土色彩,便是這場原創音樂會的風格定位。
音樂會結合了鋼琴、豎琴、弦樂和電子音樂、裝置、錄像、文字等元素。除了來自臺灣的解瑄之外,演出和製作班子全由本地藝術家組成,完全切合多媒體本土創作的製作目標。運用多媒體作為藝術手段,主要目的顯然是為了豐富作品的表現力,體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念和展現演出製作本身的原創特點。
自家花園裡的音樂盛宴
音樂會上半部分的樂曲焦點在於向馬禮遜和米憐兩位傳教士致敬。以鋼琴音樂為主體,弦樂四重奏、豎琴和電子音樂漸次融入,奏出帶著濃重聖詩味道但又具中國風格的旋律,加上影像和文字,觸動人們對當年為了實踐宣揚宗教的崇高使命,不畏艱辛橫渡重洋,踏足中國這片陌生國度的兩位牧師的景仰之情。惟利用燈光和投影技術在舞臺天幕上打造出金雨紛飛這情景的影像效果未能凸現,演奏者和鋼琴在螢幕上的投影稍嫌過大,金色雨點略嫌模糊,未能配合舞臺的裝置效果,觀眾有點兒抓不到用神。就演奏本身,鋼琴、豎琴和弦樂的配合恰到好處,渾圓和諧。解瑄的豎琴演奏優美動聽,清脆玲瓏;四位弦樂好手的音樂造詣紮實,頗有大將之風。卻沒想到電子音樂的融入竟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穿透力,營造出一種寧靜致遠的古樸氛圍,達到了運用電子音樂的點綴作用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和層次感的效果。說到舞臺裝置,委實是讓整個製作生色不少的設計。舞臺中段演出區右下方是樂隊和電音,左上方是鋼琴,右上方是豎琴,充分利用了舞臺空間,讓音樂的立體感更加突出。舞臺前段顏色鮮豔的花圃、後方佈置的矮樹和花叢充滿浪漫氣息,而富有中西合璧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特徵的攔杆可謂別出心裁。藝術家塑造了一個親切熟悉的澳門之家,李慧芬猶如在自家花園的一角擺設著一場音樂盛宴款待各方好友。澳門的人、澳門人的音樂與澳門常見的景物,這裏面都包含著中西文化結合的本土情懷,與音樂作品主題內容中蘊含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內涵相呼應。
以琴音觸動心靈救贖
音樂會的下半部分,是李慧芬對變化中的澳門社會現實作出的個人表白。在紛擾繁雜的、急速轉變的世態當中,我們可有感到彷徨不安、悵惘失落?生命真的需要經歷如此奢侈的物欲洗禮嗎?繁榮的代價難道就是要摒棄本來良善淳厚的品格和心性?李慧芬藉著她一顆純淨的心,期望透過她的音樂帶領我們尋找答案。樂曲的結構並不複雜,旋律簡潔、優雅,充滿喜樂,彌漫著詩意。李慧芬透過每一個真摯的音符,呼喚生活在小城的人們敞開心扉,從容面對充斥著功利的社會現實,回歸純樸簡約的生活本質,尋回原來屬於我們的溫淳敦厚的心靈,懷著包容和摯誠的信念,領略生命的信、望和愛的真諦。《純真的心》、《一首愛歌》、《生命活水》和《心靈愛雨》四首作品要傳遞的都是同一意念,風格樸實嫺熟。尤其欣賞《心靈愛雨》演奏過程中隨著音符的變奏而徐徐灑落在舞臺上的水幔,它配合樂曲的意境,猶如天降甘霖,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李慧芬對音樂藝術的追求是執著的,她渴望透過琴音觸動人們內在的心靈救贖、進入澄明潔淨的境界這一意願是純淨的。聽她的音樂,會感受到一份女性獨有的細膩和溫婉。
藝術創作需要動力
這場原創音樂會,儘管並非完美無瑕,然而,讓我們感動的是我們本地創作人和青年演奏家們的藝術才華和創意,是他們對藝術的那份誠意和承擔。良好的人文環境;民眾的熱切關注和認同,都是藝術人才獨特的創意和技能得以全面發揮的原動力。具本土文化特色的原創作品是促進本土藝術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屬於我們這城市的文化積澱正有賴對藝術種子的培育,讓它們植根於肥沃的土壤,蓬勃地茁壯成長。本土藝術需要更多演出和展示的機會,需要更多的扶持和鼓勵。熱愛文化藝術的你和我都可參與其中,都應該有這份使命。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