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笑中有話──六人合組魯鎮往事

笑中有話──六人合組魯鎮往事
文:承鈺

恐怕是當今文藝世界的一股中國熱,電影界有李安、張藝謀、章子怡……音樂界從女子十二樂坊到郎朗、李雲迪……戲劇界借屍還魂,請出中國文化界備受高度評價的魯迅。加拿大史密斯.吉爾莫劇團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首度聯袂炮製這個名為《魯鎮往事》的形體劇,以魯迅五篇作品為骨幹,透過六名演員「全身」作「全新」的演繹,秉承魯迅針砭時弊,笑中有淚的作風,這《魯鎮往事》在笑聲背後,仍有著讓我們深思的餘地。

從外觀上,這形體劇的演繹手法新穎而富娛樂性,特別在於今次以中英雙語crossover而不覺突兀,正如同一角色時而年青,時而年老;時為真身,時為倒影,這種語言上、時間上或虛實上的一分為二,二為其一,處理得恰到好處。如〈一件小事〉中年邁的「魯迅」回憶中,由年青的「魯迅」演繹交代故事的時光流逝;〈祝福〉中年青祥林嫂年華老去,變成老婦模樣讓人深切體會到故事主人翁經歷悲歡離合,傷痛催人老。形體劇中全體演員的服裝以黑色為主,除了不同的布條(包括帽子、頸巾、彩帶、包袱等),所用道具著實不多,全部以人體包辦,包括開場的太師椅、孔乙己寫字的桌子、象徵高門大戶的門前石獅子、祭祀所用的三牲等,維肖維妙,充份表現出演員對肢體運用的爐火純青,又或者可以歸功於導演的設計成功。除了眼睛所見的形體動作外,演員的「聲效」亦相輔相成,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聲音可以表達時間,例如清晨雞啼;可以表達地點,例如溪澗河邊蛙叫蟬鳴;還有農曆新年的炮竹煙花盛況,隆冬夜半風聲蕭瑟,就連我們看不到的大門、小門、人力車、老鼠……都靠聲音變得栩栩如生。

從動作上看,形體劇靠演員和觀眾的想像力,當中所見的駕車、坐車、開門、閉門等動作,竟有多少粵劇做手和身段的味道。粵劇中的做手就不時模擬著一些不存在的「道具」,再加上表情、關目(眼神)等作為表達的手法,概念大致與此不謀而合。

感情細膩 諷喻深刻

內容方面,魯迅的作品內容本身就相當革命和前衛性,對封建社會的批評尤其狠辣,對社會時弊往往以笑中帶淚的筆法描畫,小說雖然較其散文筆觸較輕,但內涵深邃,每每讓人讀之猶如被當頭棒喝。魯迅不諱言自己的自私、陰險一面,在〈一件小事〉中,他坦言自己是那皮袍下面的「小」。動人的作品如〈狗、貓‧鼠〉及〈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年紀雖小,但對小動物的喜惡甚真,對家中保姆的感情亦甚深。這類情感真摰的故事,在這段《魯鎮往事》演繹得生動活潑,似是為看來較為沉重的〈孔乙己〉及〈祝福〉作好準備。雖然〈孔〉、〈祝〉兩段已表現得相當輕鬆,但強調了大戶人家門前石獅及大門之巨,投射出富戶高門的城府偏見之深;又細膩地描寫孔乙己偷書、被捕及被打的過程,強調了無勢力的文人在舊社會也是被剝削欺壓的一群。以吃人的禮教與封建思想為故事主軸,其實放諸四海皆準,不受時間空間規限,可以跨越古今中外,接觸民族有異、膚色不同的觀眾。今次由中加兩地劇團合作,能夠演繹出原著內蘊,讓觀眾歡笑之餘又有所體會,已算是一場成功的表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