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走進《魯鎮往事》的虛擬世界

走進《魯鎮往事》的虛擬世界
文:清心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加拿大史密斯‧吉尔莫劇團首次合作的形體劇《魯鎮往事》在澳門上演之前,已引起不少藝術愛好者的密切關注。首先,形體劇在澳門上演的機會不多,而一中一西的兩個藝團共同製作和演出,在澳門觀眾的觀演經驗當中更是罕見;再者,用肢體語言來訴說魯迅的故事,將〈祝福〉、〈孔乙己〉、〈一件小事〉、〈阿長與《山海經》〉和〈狗、貓、鼠〉、〈智識即罪惡〉六篇名作共冶一爐,是絕對具有顛覆性的創作意圖,擺明要挑戰觀眾的藝術觸覺和審美視野。

跨文化合作的智慧

創作人只有對魯迅這位大家之作精心研讀並透徹理解之後,方能從眾多名作中準確選取六篇意義深刻且為人熟知的故事,再經精雕細琢,才擷取當中最具有感染力的精華片段,作為演出的內容。儘管演員彼此存在著文化的差異;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最終都能突破僅依賴語言作溝通渠道的局限,達到共同挖掘魯迅作品精髓的目的。在演出中,他們中英語對白銜接緊湊,相互之間的默契靈巧機動,能非常流暢地演繹故事內容,觀眾也完全沒有因為兩種不同語言同時出現而感到不便;此外,由西方演員扮演東方人物,在形象塑造上肯定無法做到百分之百傳神,然而穿上長衫的「西方魯迅」卻別具讓觀眾從容接受的說服力。我們不得不佩服的是:兩藝團的創作人和演員們,都能成功克服一次跨文化認知和互動的考驗,透過集體智慧完成這齣具有獨特創意的作品。

簡約自然、從無到有

舞台上既無亮麗的佈景,也沒有複雜的道具,可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卻是一幕又一幕如幻似真的虛擬場景。演員多重角色的頻繁轉換,帶來一股打破戲劇常規的清新活力和充滿動感的舞台節奏,緊緊地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演員們透過運用肢體動作和發聲技巧,營造出瞬間變化的時空轉換和環境氛圍,觀眾從無到有,聯想到魯迅的書房、孔乙己經常流連的咸亨酒店、魯鎮的大街小巷、老百姓洗衣和垂釣的小溪、過年時鞭炮綻放的熱鬧情景……以人擬物的手法在整個演出中得到非常巧妙和精準的運用,例如:演員曲身跪地架設寫字枱、辮子當毛筆、演員自然的抹桌動作所勾勒出來的櫃檯、車伕使勁拉動的無形人力車、一男一女一中一西兩位演員張著口蹲在地上模仿魯四老爺家門前的兩尊石獅子……活潑靈動的肢體表演既幽默又富趣味,讓人拍案叫絕。

幽默諧趣、笑中有淚

我們從魯迅深沉冷峻的文字裡,卻不難感受到他那份漫不經意的幽默。然而,其作品最深邃的內涵,在於對迂腐的封建禮教蠱惑人性的控訴,以及對社會低下層小人物寄與的同情、對純樸敦厚的善良人性的讚頌。《魯鎮往事》這齣形體劇雖然脫離了傳統的敘事方式,卻能以另類的表現力把魯迅作品的本質刻劃出來。除了把作品中深具感染力的文字,忠實地透過或中或英的對話和獨白娓娓道來,形象百變的演員們時老時幼、亦男亦女的角色轉換,加上一些誇張的、諧謔式的表情、發聲和動作,把故事中所蘊含的幽默感無限放大。如:〈阿長與《山海經》〉中又矮又胖的阿長在床上把大腿擱在少年魯迅脖子上的大字形睡姿;阿長形容「長毛」形象時的模樣;由西方演員穿著長衫學著孔乙己背誦「之乎者也」……然而,在笑聲四起的同時,有好幾個片段卻瀰漫著凝重的、讓人窒息的悲涼氣氛,笑中有淚、發人深省。如:被打斷了腿在地上匍匐前行的孔乙己的蒼涼神態;一看見祥林嫂的身影就躲閃的民眾的表情;祥林嫂被三姑六婆問及她丈夫是否比她小好幾歲的尷尬情景;祥林嫂失去兒子後聲嘶力竭的吶喊……

讓觀眾痛快地過把癮

很明顯,這次演出的兩個藝團所追求的並非要在舞台上呈現原真的寫實敘事效果,而是要創造一個脫離觀眾固有認知的劇場經驗,運用各種肢體語言和發聲技巧作為舞台手段,去達到開拓觀眾思想空間和想像力的另類劇場功能。因此,對於存心探索《魯迅往事》在舞台美學上的顛覆性創作企圖的觀眾來說,這次演出想必讓他們感受到另一番審美情趣,獲得猶若飛馳在創作人所重構的魯迅故事天地裡過把癮的痛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