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近距離看《貓》

近距離看《貓》
文:悅樂

《貓》自1981年在倫敦西區首演,繼而移師至紐約百老匯演出多年,近年作世界巡迴演出,至今長演不衰。在2007年即將過去之際,《貓》劇在聖誕節期間展開了在中國的巡演,首站為澳門這個五光十色的、吸引著國際投資者和遊客紛至遝來的繽紛小城,連演八場,為城中又一文化盛事。歌舞昇平賀聖誕、慶新年,好一番繁華熱鬧!

《貓》的演出肯定是會掀起熱潮的,光是那長演二十多年歷久不衰的紀錄,已經吸引眾多慕名者的青睞。門票在開始發售的半天時間內就售罄了,猶幸得到友人相助,才買到12月24日晚上首演的票,而且還別無選擇地坐到堂座第二排。雖然心知過於靠前的位置無法從合理的角度一窺演出的全貌,但還是耐著性子,相信一定能發掘到中後座觀眾未必看得到的東西。

演出準備開始,分佈在劇場多個角落的大小貓兒逐一出現,一邊逗玩觀眾一邊「爬行」上臺,在全場觀眾的一片笑聲中魚貫亮相,齊唱《傑利可貓主題曲》。

音樂劇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味甚濃的大眾流行文化,和精緻的嚴肅音樂不同,所以也無需把兩者放在同一個平臺上作比較。儘管英國文藝界並不認同作曲家韋伯在音樂上的藝術價值,但他為《貓》所譜寫的音樂無疑是具有親和力的,人們仿佛很難找到可挑剔之處,因為每一首歌曲都是那樣的四平八穩,旋律都是那麼和諧動聽,易於讓人接受。

音樂雖好,也需要美妙的歌詞來充實。實際上,《貓》並沒有完整的、連貫的劇情,但整個演出都能緊緊抓住觀眾的視線,讓觀眾保持著高漲的情緒。透過扣人心弦的歌詞,把每一隻貓的獨特品格和習性娓娓道來,有務實穩重、令人尊敬的貓,有裝腔作勢、虛假偽善的貓,有不學無術、插科打諢的貓,有浪漫逍遙、我行我素的貓,也有歷盡滄桑、聲名狼藉的貓……一如芸芸眾生。雖說《貓》劇沒有完整的故事,然而,透過貓兒們重新認同一隻過去曾經風光一時,後遭貓族唾棄的魅力貓的一幕,頌揚世上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互諒和互愛的真諦,就是全劇最終傳遞的一種正面和樂觀的生活態度,這個感人至深的主題相信也是構成此劇廣受歡迎的重要因素。

難得的是,每一隻貓的扮相造型都能突出其本身的個性,維俏維妙。被擬人化的貓兒個個表情豐富生動,尤其懂得運用眼神,配合歌唱,訴說著一個又一個你我都感同身受的、或是發生在許多人身上的「貓」的故事。《貓》劇當中不乏唱功了得且舞蹈底子深厚的專業演員,他們能歌善舞,把貓的形態和行動特點融入舞蹈之中,貓的形象活靈活現,讓觀眾感到妙趣橫生、目不暇給。眾演員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要算唱做俱佳、有領導風範的灰色斑虎貓蒙克斯崔普;演來相當神氣活現、貪玩和愛惡作劇的搖滾貓若騰塔格;身懷上佳芭蕾舞功的魔術師貓;唱功圓潤厚重、受人尊崇的老貓老戒律伯和聲線甜美的魅力貓。然而,不知是否因為當晚是澳門站的首場演出,演員尚未進入最佳狀態,觀眾最耳熟能詳的、由魅力貓唱出的主題曲《Memory》未如期待中的悅耳動聽,唱到最後的一句“Look! A new day has begun”的“begun”一詞的高音時竟然失聲,唱不上去,沒有了尾聲。

《貓》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都會根據情況作出一些調整,這次到中國演出的陣容當中,飾演領袖貓老戒律伯的是一位亞洲演員,不知是否也屬「調整」後的安排,讓中國觀眾增加親切感?另外,劇院貓葛斯回顧當紅時演出的一段,製作者也刻意用上了富東方色彩的道具,例如繪有梅花的大紅扇。當觀眾正沉醉於多次出現的《Memory》樂段時,一只造型可愛的小貓在貓群中冒出頭來用中文唱出歌詞,歌聲甜美清脆,特別討人喜歡,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看來,《貓》這次中國巡演是經過精心安排和認真準備的。

遺憾的是,距離舞臺太近的我,真的無法領略到一些現代化劇場技術的奇妙效果。譬如燈光映照在舞臺地板上各種變幻色彩和圖案;貓兒們利用劇場四周多個通道作演區的整體劇場效果;最後一幕魅力貓坐上高臺升上七重天的情景……但是,近距離看《貓》,卻能把每一隻「貓」的臉部化妝、表情、服飾打扮、舞臺裝置、各樣道具等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連已被隱蔽起來的、放在舞臺右側供演員察看的小螢屏上樂隊指揮的動作都能看到。更有趣的是讓貓兒們鑽進鑽出、上臺下臺的洞口就設在眼前,冷不防讓從洞口忽然鑽出來的貓嚇個正著,充滿童趣。還有貓兒坐在跟前搔首弄姿,觀眾可伸手摸摸貓頭貓手,撥弄貓毛,甚至互相對望和互用「貓語」交談。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仿佛身在貓群中一同嬉戲,氣氛歡愉、樂也融融。這樣近距離地看《貓》,居然沒有絲毫吵耳的感覺,卻依然能夠感到輕鬆愉快、開開心心的,能說這不是一件賞心樂事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